国产无遮挡在线播放视频,国产一国产一级新婚之夜,国产成人在线电影a区,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
首頁
金額大寫轉(zhuǎn)換器
日期天數(shù)計算器
年齡計算器
N天前/后日期查詢
長度單位換算器
區(qū)號查詢
謎語大全
網(wǎng)站ICP備案查詢
漢字組詞免費在線查詢
查詢漢字
開始
結(jié)尾
立即查詢
當(dāng)前位置:
首頁
>
漢字組詞查詢
張組詞
更新日期:2022-10-19 13:19:38
張
張拼音
:zhānɡ
張偏旁部首:弓
張筆畫數(shù):7筆(
張的筆順
)
張繁體字:張
張字開頭組詞
張愛玲(1921-1995)
:小說家∮北豐潤人。女。早年生活于上海,1952年后去香港◇至美國加州大學(xué)中文研究中心任職。作品多取材于上和香港上層社會的生活,筆致秀逸,抒情色彩較濃。著有小說集《傳奇》、散文集《流言》等。
張榜
:1.亦作"張榜"。 2.張貼文告。
張本
:1.作為伏筆而預(yù)先說在前面的話;為事態(tài)的發(fā)展預(yù)先做的安排。 2.起源于;開始。 3.原由;依據(jù)。
張邴
:1.漢張良和邴漢的并稱。二人均棄官歸隱。
張伯倫
:①亞瑟·內(nèi)維爾·張伯倫(arthurnevillechamberlain,1869-1940)。英國首相。執(zhí)政時,實行綏靖政策,承認(rèn)德國對奧地利的吞并和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侵占。1938年參加慕尼黑會議,簽訂《慕尼黑協(xié)定》。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爆發(fā)宣告綏靖政策破產(chǎn),1940年5月辭職。②威爾特·張伯倫(wiltchamberlain,1936-)。美國籃球運動員??八_斯大學(xué)畢業(yè)后,入職業(yè)籃球隊。善搶籃板球,投籃準(zhǔn)確,創(chuàng)投籃命中率的最高紀(jì)錄,至1974年引退,累計得分31419分。
張捕
:1.張網(wǎng)捕捉。
張布
:1.張貼公布。
張步兵
:1.晉張翰的別稱。張翰字季鷹,吳郡吳人。有清才,善屬文,而縱任不拘,時人號為"江東步兵"。
張睬
:1.理睬。
張蔡
:1.東漢張衡和蔡邕的并稱。
張曹
:1.東漢張醫(yī)﹑曹褒的并稱。二人嘗爭論禮制于章帝朝。 2.張衡﹑曹植的并稱。
張朝
:1.布置朝見之所。
張陳
:1.陳設(shè)。 2.漢高祖謀臣張良﹑陳平的并稱。 3.張耳﹑陳馀的并稱。二人初為刎頸交,后又結(jié)怨至不兩立。
張熾
:1.(張zhāng)熾盛。
張楚
:1.秦末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陳勝建立的政權(quán),號為張楚,取張大楚國之意。 2.宋時張邦昌在金人扶持下建立的偽政權(quán),國號楚,故稱張楚。
張春橋(1917- )
:山東巨野人。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建國后,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、書記處書記。文化大革命”中,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副組長、上海市革委會主任、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、國務(wù)院副總理兼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與江青、姚文元、王洪文結(jié)成四人幫”,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(quán)力。1977年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,永遠開除其黨籍,并撤銷其黨內(nèi)外一切職務(wù)。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死刑,緩期兩年執(zhí)行,剝奪政治權(quán)利終身。1983年被依法減為無期徒刑,剝奪政治權(quán)利終身。
張唇植髭
:1.謂唇吻開合。形容滔滔不絕地論列是非的樣子。
張打
:1.舉起,打起。
張大
:1.張得很開。
張大千(1899-1983)
:畫家。初名正權(quán),后改名爰,又名季爰,四川內(nèi)江人。少曾留學(xué)日本。以未婚妻歿,痛而出家,法號大千,后還俗。民國間受聘為中央大學(xué)教授。擅畫山水、花卉、人物。工筆寫意皆佳,風(fēng)格每變愈上。晚年融潑彩于潑墨,雄奇壯麗,為中國畫的革新作出貢獻。
張岱(1597-1679)
:明末清初文學(xué)家。字宗子、石公,號陶庵、螺庵居士,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,有《瑯奈募》、《陶庵夢憶》、《西湖夢尋》。另有《西湖七月半》、《湖心亭看雪》等散文名篇。
張單
:1.張毅﹑單豹二人的并稱。 2.灶神名。
張膽
:1.大膽;無所畏懼。
張道
:1.明顯的道理。 2.方言。舉動毛躁。
張道陵(34-156)
:東漢五斗米道創(chuàng)立者。原名張陵,字輔漢,沛國豐(今江蘇豐縣)人。曾入太學(xué)◇入鶴鳴山(四川大邑縣境)修道。結(jié)合民間巫術(shù)用符水為人治病,并作道書二十四篇,創(chuàng)立道派,為道教定型之始。入道者須交納米五斗,故時稱五斗米道”◇被道教徒尊為天師”,世稱張?zhí)鞄?rdquo;。
張德成(1888-1967)
:川劇演員。四川自貢人。七歲學(xué)藝。演老生。唱腔高亢圓潤。擅演《柴市節(jié)》、《揚州恨》、《太白醉寫》等劇。曾任西南川劇院副院長、四川省川劇院院長。著有《川劇高腔樂府》。
張德培(1972- )
:美籍華裔網(wǎng)球運動員。十五歲時越級參賽,獲全美青少年網(wǎng)球賽十八歲組總冠軍。身材矮小,但步法靈活,斗志頑強。1989年獲法國網(wǎng)球公開賽冠軍,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大滿貫賽事冠軍。
張燈結(jié)彩
:1.亦作"張燈結(jié)彩"。 2.形容喜慶或節(jié)日的景象。
張顛
:1.相傳唐著名草書家張旭醉后往往有顛狂之態(tài),故人稱張顛。
張鼎丞(1898-1981)
:中國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。福建永定人。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28年參加領(lǐng)導(dǎo)閩西起義,是閩西革命根據(jù)地的創(chuàng)建人之一。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員、中共閩粵贛邊區(qū)省委書記、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、第七師師長、華中軍區(qū)司令員。建國后,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。是中共第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。
張動
:1.伸展舞動。
張獨
:1.張家口﹑獨石口的并稱。
張范
:1.漢張良﹑春秋越范蠡的并稱。兩人俱善謀,又皆功成隱退。 2.東漢張劭﹑范式的并稱。兩人友情篤厚。 3.南朝宋張永﹑梁范懷約的并稱。二人俱善書。
張飛(?-221)
:三國蜀漢大將。字益德,涿郡(治今河北涿州)人。東漢末隨劉備起兵。曹操奪取荊州時,劉備敗于長坂(今湖北當(dāng)陽東北),他率一小支騎兵勇猛抵御,曹軍不敢接近◇隨劉備取益州,任車騎將軍。當(dāng)時與關(guān)羽同稱萬人敵”。夷陵之戰(zhàn)前夕,被部將刺死。
張風(fēng)
:1.鼓著風(fēng)。 2.方言。招人議論。
張鳳翼(1527-1613)
:明代戲曲作家。字伯起,號靈墟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嘉靖舉人。作有傳奇《紅拂記》、《祝發(fā)記》、《竊符記》、《虎符記》、《灌園記》、《fd21*fd22<恰妨種,合稱《陽春六集》。另有《處實堂集》等。
張蓋
:1.張開傘蓋;打傘。
張庚(1911- )
:戲劇理論家、教育家。原名姚禹玄,湖南長沙人。30年代在上海參加左翼戲劇運動,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38年到延安。歷任魯迅藝術(shù)文學(xué)院戲劇系主任,中央戲劇學(xué)院、中國戲曲研究院、文化部藝術(shù)研究院副院長,中國戲曲學(xué)院院長,中國劇協(xié)副主席。著有《戲曲藝術(shù)論》、《張庚戲劇論文集》等,另與郭漢城共同主編《中國戲曲通論》。
張公吃酒李公顛
:1.見"張公吃酒李公醉"。
張顧
:1.東張西望。
張掛
:1.見"張掛"。
張冠李戴
: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。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這則報道張冠李戴,不符合事實。
張國燾(1897-1979)
:江西萍鄉(xiāng)人。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。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當(dāng)選為中央委員、中央局組織主任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組織部部長,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副主席。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四川懋功與其帶領(lǐng)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后,任紅軍總政委。長征途中反對中央關(guān)于紅軍北上的決定,另立中央,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。1938年從陜甘寧邊區(qū)逃往武漢,投入國民黨特務(wù)集團。1979年病死于加拿大多倫多。
張果
:1.亦稱"張果老"。 2.唐方士,隱居中條山,自言生于堯時。他常倒騎白驢,日行數(shù)萬里,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起來,藏于巾箱之中。開元間,玄宗遣使迎入京師,賜銀青光祿大夫,號通玄先生。世傳為八仙之一。其事最早見于《明皇雜錄》,新﹑舊《唐書》均有傳,列方技類。唐李肇《唐國史補》卷上"天寶末,有人于汾晉間古墓穴中,得所賜敕書手詔衣服進之,乃知其異。"
張果老
:傳說中的八仙之一。相傳久居中條山,唐代武則天時已數(shù)百歲。常倒騎白驢,日行數(shù)萬里,休息時將白驢折疊,藏在巾箱中,騎時噴水,即還原成驢。
張寒暉(1902-1946)
:作曲家∮北定縣(今定州)人。1929年畢業(yè)于北平大學(xué)藝術(shù)學(xué)院戲劇系◇在北平、西安等地從事中學(xué)教育、戲劇演出及報刊編輯等工作。1941年赴延安,任陜甘寧邊區(qū)文化協(xié)會秘書長、戲劇委員會委員。作有歌曲《松花江上》、《游擊樂》、《去當(dāng)兵》等五十余首以及反映延安大生產(chǎn)運動的隴東民歌改編曲《軍民大生產(chǎn)》等。
張黑女墓志
:全稱《魏故南陽張府君墓志》,也稱《張玄墓志》。北魏石刻。正書。鐫立于公元531年。原石久佚,清道光間始以舊拓本現(xiàn)世。書法結(jié)體扁方有隸意,樸茂淵雅,神采飛揚。
張恨水(1895-1967)
:小說家。原名張心遠,安徽潛山人。曾任報紙編輯、記者。1936年任《南京人報》社社長。建國后任中央文史館館員。一生創(chuàng)作小說百余部,多用章回體。著名的長篇小說有《啼笑因緣》、《金粉世家》等。
張衡(78-139)
:東漢科學(xué)家、文學(xué)家。字平子,河南南陽西鄂(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(zhèn))人。曾在洛陽就讀于太學(xué)。曾任南陽郡主簿、郎中、尚書侍郎、太史令。精通天文歷算。創(chuàng)制渾象、候風(fēng)地動儀、指南車、自動記里鼓車、飛行木鳥。研究過圓周率,求得π=10(31622),繪制中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,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。著有《靈憲》、《靈憲圖》、《算網(wǎng)論》、《二京賦》、《歸田賦》和《四愁詩》等。
張侯論
:1.《論語》第一次的改訂本。共二十篇。西漢末安昌侯張禹根據(jù)《魯論》(魯人所傳《論語》)并吸收《齊論》(齊人所傳《論語》)編定,故名。東漢末鄭玄注《論語》,又混合《張侯論》和《古論》(出孔壁中的《論語》),成為現(xiàn)行的《論語》。參閱三國魏何晏《序》﹑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》﹑唐陸德明《經(jīng)典釋文·敘錄·論語》。
張弧
:1.把弓拉開,做好發(fā)射準(zhǔn)備。語出《易.睽》"見豕負(fù)涂,載鬼一車,先張之后說之弧。"王弼注"先張之弧,將攻害也。" 2.引申為事先做準(zhǔn)備,防患于未然。 3.指動武,用兵。 4.謂掃除。
張護
:1.遮掩,遮蔽。
張桓
:1.漢張禹﹑桓榮的并稱。兩人皆以明經(jīng)致高位。
張皇
:1.張大;壯大。 2.顯揚;使光大。 3.勢盛貌。 4.夸張;炫耀。 5.鋪張。 6.高大;堂皇。 7.驚慌;慌張。 8.即餦閎。食品名。
張皇失措
:1.亦作"張惶失措"。亦作"張徨失措"。 2.慌亂失常,不知所措。
張黃
:1.張貼帝王頒發(fā)的命令。黃,黃榜,帝王的文告。
張徨失措
:1.見"張皇失措"。
張惶
:也作張皇”。驚慌,慌張神色張惶|張惶失措。
張惶失措
:1.見"張皇失措"。
張煌言(1620-1664)
:南明大臣∨蒼水,浙江鄞縣人。崇禎舉人。1645年起兵抗清,據(jù)守浙東一帶,多次出師,力圖恢復(fù)。官至兵部侍郎。1659年與鄭成功合兵,進入長江,圍攻南京。魯王政權(quán)覆滅后,又派人與荊襄十三家農(nóng)民軍聯(lián)絡(luò)抗清。1664年因大勢已去,遂解散余部而隱居。不久被俘,在杭州殉難。
張惠言(1761-1802)
:清代文學(xué)家。原名一鳴,字皋文,武進(今江蘇常州)人。嘉慶年間進士。官翰林院編修。散文受桐城派影響,參與開創(chuàng)陽湖派。詞為常州派創(chuàng)始人,所編《詞選》在當(dāng)時有一定影響。有《茗柯文編》、《茗柯詞》。
張霍
:1.漢張安世和霍光的并稱。兩人皆西漢宣帝時的權(quán)臣。
張籍(約767-約830)
:唐代詩人。字文昌,原籍蘇州(今屬江蘇),遷居和州烏江(今安徽和縣烏江鎮(zhèn))。貞元年間進士。官至國子司業(yè)。工于樂府,和王建齊名,并稱張王樂府”。有《張司業(yè)集》。
張繼
:唐代詩人。字懿孫,襄州(今湖北襄樊)人。天寶年間進士。大歷末,任職洪州,為檢校祠部員外郎、鹽鐵判官。詩多紀(jì)行游覽之作,以《楓橋夜泊》最為著名。有《張祠部詩集》。
張家長,李家短
:1.謂談?wù)摾锵铿嵤隆?/li>
張家界
:在湖南省張家界、桑植、慈利三市縣交界處。屬武陵源風(fēng)景區(qū)。主峰海拔1300米。全境山奇水秀,怪石嶙峋,林木蒼翠,多奇花異草、珍禽異獸。風(fēng)景佳麗,以黃獅寨和金鞭巖最為著名。為全國重點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。
張家界市
:在湖南省西北部、澧水上游,枝柳鐵路經(jīng)過境內(nèi)。1985年設(shè)大庸市,1994年改張家界市。人口4385萬(1995年)。為新興的旅游城市。有張家界、天門山、普光寺等名勝古跡。
張家口市
:在河北省西北部、京包鐵路線上。1928年后曾為察哈爾省省會。1939年設(shè)市。人口776萬(1993年)。為河北省和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間的交通要沖和物資交流地。境內(nèi)有著名的宣化鐵礦。名勝古跡有賜兒山、云泉寺、清遠樓、鎮(zhèn)朔樓、遼壁畫墓等。
張謇(1853-1926)
:近代實業(yè)家、教育家。江蘇南通人。清末從事實業(yè),先后創(chuàng)辦紗廠、墾牧和輪船公司等,又舉辦師范學(xué)校、博物苑等文化事業(yè)。參與發(fā)起立憲運動,任江蘇咨議局議長。辛亥革命后,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(yè)總長、袁世凱政府農(nóng)商總長。袁即將稱帝時,辭職回南通,繼續(xù)辦理實業(yè)和教育◇病逝。
張江陵
:1.明張居正,湖北江陵人,故稱"張江陵"。
張角(?-184)
:東漢末黃巾起義領(lǐng)袖。巨鹿(今河北平鄉(xiāng)西南)人。創(chuàng)太平道,自稱大賢良師”,借治病傳教,十余年間組織群眾達數(shù)十萬人,遍及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(qū)。公元184年發(fā)動起義,稱天公將軍。與弟張梁率軍于廣宗(今河北威縣東)擊退北中郎將盧植的進攻◇又打敗東中郎將董卓。不久病死。
張潔(1937- )
:作家。遼寧撫順人。女。1960年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大學(xué)。曾任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劇◇專事創(chuàng)作。著有長篇小說《沉重的翅膀》、中篇小說《祖母綠》、小說散文集《愛,是不能忘記的》、散文集《在那綠草地上》等。
張解
:1.(張zhāng)謂張大其辭,進行辯解。
張京兆
:1.漢代張敞,曾為京兆尹,人稱張京兆。《漢書.張敞傳》"敞為京兆,朝廷每有大議,引古今,處便宜,公卿皆服,天子數(shù)從之。然敞無威儀,時罷朝會,過走馬章臺街,使御吏驅(qū),自以便面拊馬。又為婦畫眉,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。有司以奏敞,上問之,對曰'臣聞閨房之內(nèi),夫婦之私,和過于畫眉者。'上愛其能,弗備責(zé)也。然終不得大位。"唐杜甫《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》"始見張京兆,宜居漢近臣。"亦以喻夫婿。
張睛
:1.猶張眼露睛。
張精
:1.方言。逞強,逞能。
張九齡(678-740)
:唐代詩人。字子壽,一名博物,韶州曲江(今廣東韶關(guān)市)人。長安年間進士。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◇罷相,為荊州長史。詩風(fēng)清淡?!陡杏鲈姟肥诪槠涿?。有《曲江集》。
張居正(1525-1582)
:明代政治家。字叔大,湖廣江陵(今湖北荊州)人。1567年入閣,后為首輔。萬歷初年,神宗年幼,前后主持國事十年,進行改革清丈土地;推行一條鞭法,把各項稅役合并為一,按田征銀;裁汰冗員,減少支出;用名將戚繼光等練兵,加強武備;用潘季馴浚治黃河,均有成效。病死后被彈劾,盡奪官階。改革措施逐漸被廢。
張軍
:1.陳兵。
張君秋(1920-1997)
:京劇演員。原名滕家鳴,江蘇丹徒人。十四歲學(xué)藝,演青衣。曾得王瑤卿傳授,又得梅蘭芳、程硯秋、尚小云等指點。扮相雍容華貴,嗓音寬亮甜潤。擅演《玉堂春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望江亭》等劇。歷任中國戲曲學(xué)院副院長,中國劇協(xié)、中國文聯(lián)副主席。
張駿祥(1910-1996)
:電影、話劇導(dǎo)演。江蘇鎮(zhèn)江人。清華大學(xué)西洋文學(xué)系畢業(yè),后獲美國耶魯大學(xué)戲劇研究院碩士學(xué)位。1947年從影。建國后曾任上海市電影局局長、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、中國影協(xié)副主席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。先后執(zhí)導(dǎo)《翠崗紅旗》、《燎原》、《白求恩大夫》等影片,其中《翠崗紅旗》獲文化部獎。著有《關(guān)于電影的特殊表現(xiàn)手段》、《影事瑣談》、《張駿祥電影劇本選》。
張孔山
:清代琴家。字合修,號半髯子,浙江人。學(xué)琴于馮彤云。咸豐年間在四川青城山中皇觀當(dāng)?shù)朗?,后成為蜀派古琴的代表人物?904年曾在武漢掛牌教琴,弟子甚多。所傳琴曲有《流水》、《醉漁唱晚》、《普安咒》等。尤以《流水》著名。
張口掉舌
:1.謂發(fā)表言論。
張口貨
:1.指只會吃東西而不能干活者。
張口結(jié)舌
:張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虧、害怕或驚愕一連串的提問,令他張口結(jié)舌。
張狂
:1.猖狂;輕狂。 2.慌張,忙亂。
張瀾(1872-1955)
:愛國民主人士。四川南充人。早年赴日本留學(xué)。1911年參加領(lǐng)導(dǎo)保路運動。1917年任四川省省長。1920年后在四川從事教育工作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。1941年發(fā)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,后任主席。該同盟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后,繼續(xù)任主席??箲?zhàn)勝利后,拒絕出席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”。建國后,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,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、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。
張老
:1.春秋晉大夫張孟之別稱。獻文子筑室成,張老因其華侈,歌以諷之。
張老樂
:1.安徽渦陽一帶農(nóng)民對捻軍領(lǐng)袖張樂行的尊稱。
張樂
:1.置樂;奏樂。
張樂行(1811-1863)
:清末捻軍首領(lǐng)。安徽雉河集(今屬渦陽)人。曾結(jié)黨販運私鹽,被舉為捻頭。1855年召集各地捻黨首領(lǐng)會盟雉河集,被推為盟主,統(tǒng)一了捻軍組織。不久接受太平天國領(lǐng)導(dǎo),任征北主將,封沃王。戰(zhàn)敗后被俘遇害。
張雷
:1.晉張華﹑雷煥的并稱。傳說二人據(jù)天象在豐城掘得寶劍龍泉﹑太阿。
張理
:1.張開(網(wǎng)羅)加以修治。 2.理睬。
張良(?-前186)
:漢初大臣。字子房,相傳為城父(今河南郟縣東)人。祖與父都是韓國大臣。秦滅韓后,他圖謀復(fù)國,結(jié)交刺客,在博浪沙(今河南原陽東南)狙擊秦始皇未中。逃亡至下邳(今江蘇睢寧北)時遇黃石公,得《太公兵法》。秦末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中,聚眾歸劉邦。楚漢戰(zhàn)爭期間,提出不立六國后代,聯(lián)結(jié)英布、彭越,重用韓信等策略,并主張追擊項羽,殲滅楚軍,都被劉邦采納『朝建立后封留侯。
張遼(169-222)
:三國魏大將。字文遠,雁門馬邑(今山西朔縣)人。初為呂布部將,后歸曹操。隨曹操攻烏桓,斬單于蹋頓。公元215年,孫權(quán)攻合肥,他率敢死士卒八百人,在逍遙津(在今安徽合肥東北)大破孫軍。被任為征東將軍。
張柳
:1.喻文采風(fēng)流。語本《南史·張緒傳》"張緒吐納風(fēng)流,齊武帝常嗟賞靈和殿前蜀柳曰'此楊柳風(fēng)流可愛,似張緒當(dāng)年時。'"
張祿
:1.戰(zhàn)國魏范雎的化名。
張羅
:①張設(shè)羅網(wǎng)以捕鳥獸。借指門庭冷落窮巷可張羅。②比喻張設(shè)法網(wǎng)張羅海內(nèi)。③搜羅;物色張羅合適人選。④招攬;招集張羅生意|張羅大家開會。⑤籌劃;料理;安排張羅早餐|張羅款項。
張賣
:1.張掛出賣。
張脈僨興
:1.謂血管膨脹,青脈突起。張,通"脹"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"亂氣狡憤,陰血周作,張脈僨興,外強中干。"杜預(yù)注"氣狡憤于外,則血脈必周身而作,隨氣張動。"后以指因沖動而舉措失宜。
張滿
:1.謂張弓使?jié)M。
張眉
:1.舒展眉毛。神情興奮貌。
張眉努目
:1.揚起眉毛,瞪著眼睛。喻粗獷淺露。
張眉努眼
:1.揚起眉毛,瞪著眼睛。指善于作態(tài)。
張眉張眼
:1.驚惶不安的樣子。
張袂成帷
:1.張開袖子成為帷幕。形容人多。
張袂成陰
:1.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,成為陰天。形容人多。
張猛龍碑
:北魏碑刻。正書。額題《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》。公元522年鐫立于魯縣(今山東曲阜)。碑陰有題名。書法風(fēng)力危峭,雄秀清挺,為唐歐陽詢、虞世南書派所自出。
張謀
:1.籌劃。
張目
:1.瞪大眼睛。憤怒貌。 2.助長聲勢。 3.謂注目,看重。
張幕
:1.張設(shè)帷幕。
張女
:1.樂府曲名?!稄埮畯棥返氖》Q。
張女彈
:1.樂府曲名。
張潘左陸
:1.西晉文學(xué)家張載﹑張協(xié)﹑張亢兄弟,潘岳﹑潘尼叔侄,左思,陸機,陸云兄弟的并稱。
張溥(1602-1641)
:明代文學(xué)家。字天如,號西銘,太倉(今屬江蘇)人。崇禎年間進士。授庶吉士。組織復(fù)社”,進行文學(xué)和政治活動,在士大夫階層有很大影響。有名篇《五人墓碑記》。輯有《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,著有《七錄齋集》。
張遷碑
:東漢碑刻。隸書。額題《漢故谷(fd26)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》。公元186年鐫立于無鹽(今山東東平)。碑陰刻有題名。書體方整厚重,骨力雄健。
張騫(?-前114)
:西漢外交家『中成固(今陜西城固)人。封博望侯。奉漢武帝命,先后兩次出使西域。第一次出使大月氏,相約共同夾擊匈奴。從公元前138年出發(fā)到前126年歸國,歷經(jīng)大宛、康居、大月氏、大夏等地,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。前119年又奉命出使烏孫,并派副使至大宛、康居、大夏、安息等地。加強了中原和西域少數(shù)民族的聯(lián)系,發(fā)展了漢朝與中亞各地的交往。
張曲江
:1.唐張九齡,韶州曲江人,故稱"張曲江"。
張覷
:1.猶張望。
張容
:1.帳幕和屏風(fēng)之類。張,通"帳"。
張瑞芳(1918- )
:電影演員。北京人。女。北平國立藝術(shù)??茖W(xué)校西洋畫系肄業(yè)。1940年從影。建國后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、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。是中國影協(xié)上海分會副主席。先后主演十余部影片,因主演《李雙雙》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。
張瑞圖(1570-1641)
:明代書畫家。字長公,號二水,晉江(今屬福建)人。萬歷進士。官至武英殿大學(xué)士。書法能蹊徑自辟,有奇逸之趣,與邢侗、米萬鐘、董其昌并稱明末四大書家”。畫學(xué)黃公望。有《張瑞圖人物冊》。
張若虛
:唐代詩人。揚州(今屬江蘇)人。曾任兗州兵曹。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包融并稱吳中四士”。詩存二首,其中《春江花月夜》尤為著名。
張三李四
:1.假設(shè)姓名,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張三中
:1.宋詞人張先的別稱。
張瑟
:1.調(diào)整瑟上的弦。
張設(shè)
:1.部署;設(shè)置。
張生煮海
:全名《沙門島張生煮?!贰ks劇劇本。元代李好古作。張羽與龍女瓊蓮相愛,龍王阻攔,張羽得仙姑所贈銀鍋等寶物,煮沸大海,龍王無奈,遂使張與龍女成婚。
張聲
:1.指叱咤之聲。 2.大聲。 3.作聲。
張施
:1.見"張弛"。
張世杰(?-1279)
:南京抗元將領(lǐng)。范陽(今河北涿州)人。1275年,元兵南下,他率部保衛(wèi)臨安(今浙江杭州),收復(fù)浙西諸城。臨安失守后,率軍至福建,與文天祥、陸秀夫等立趙fd23N帝,聯(lián)合當(dāng)?shù)厣贁?shù)民族部隊繼續(xù)抵抗。兵敗后率水師在廣東沿海堅持抗元。趙fd23K籃螅又立趙fd25N帝,以fd24I(今廣東新會南)為根據(jù)地◇與元軍在海上決戰(zhàn),兵敗突圍,遇臺風(fēng)船翻淹死。
張示
:1.張貼或張掛起來讓大家看。
張事
:1.張設(shè)帷幕之事。
張勢
:1.猶言擺架子,裝腔作勢。
張飾
:1.(張zhāng)夸張,夸大粉飾。
張壽臣(1899-1970)
:相聲演員。北京人。1913年師從焦德海學(xué)藝,后與李德(藝名萬人迷”)合作,受李教益。藝術(shù)上博采眾長,以沉穩(wěn)、細致、幽默為特色。代表作有《小神仙》、《化蠟扦》等。所演曲目編有《張壽臣單口相聲選》、《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》等。
張思德(1915-1944)
:革命烈士。四川儀隴人。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長征到延安后,任中共中央軍委警衛(wèi)營通信班班長。曾參加南泥灣開荒。1944年9月5日在陜西安塞縣燒炭時,因炭窯突然崩塌而犧牲。毛澤東在追悼會上發(fā)表了《為人民服務(wù)》的講話,高度評價了他為人民服務(wù)的精神。
張宿
:1.又稱鶉尾。二十八宿之一,朱雀七宿的第五宿,有星六顆,在長蛇座內(nèi)。
張睢陽齒
:1.安祿山叛亂時,唐睢陽守張巡誓死守城,每戰(zhàn)大呼,眥裂血流,齒牙皆碎。及城陷,賊將尹子奇謂巡曰"聞君每戰(zhàn)眥裂,嚼齒皆碎,何至此耶?"巡曰"吾欲氣吞逆賊,但力不遂耳!"子奇以大刀剔巡口,視其齒,存者不過三數(shù)。見《舊唐書·張巡傳》◇因以為忠義的典型。
張?zhí)?1898-1927)
:中國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。江蘇武進(今常州)人。1919年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。1920年參加北京共產(chǎn)主義小組。次年赴蘇俄,任共產(chǎn)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。同年6月陪同共產(chǎn)國際代表馬林等到中國籌建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22年5月主持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。1925年后任團中央書記、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廣東省委書記。1927年領(lǐng)導(dǎo)廣州起義,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陸海軍委員。在指揮戰(zhàn)斗時遭敵伏擊,不幸犧牲。遺著編為《張?zhí)孜募贰?/li>
張?zhí)?/strong>:1.布列天象。 2.布滿天空。
張?zhí)鞄?/strong>:1.漢張道陵后裔的封號。宋真宗賜其裔信州龍虎山道士張正隨號真靜先生。元至元十三年命其三十六代孫張宗演為輔漢天師。明洪武元年革去舊號,封其后裔張正常為正一嗣教護國闡祖通誠崇道宏德大真人,秩二品。清初沿明制,乾隆十七年革去其封襲,部議改為正五品◇民間亦泛稱張道陵及其后裔﹑門徒為"張?zhí)鞄?quot;。
張?zhí)煲?1906-1985)
:小說家,兒童文學(xué)家〓南湘鄉(xiāng)人。1926年入北京大學(xué)預(yù)科并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31年參加左聯(lián)。曾參加抗日救亡工作。建國后曾任《人民文學(xué)》主編、中國作協(xié)書記處書記。著有短篇小說《包氏父子》、《華威先生》及兒童文學(xué)作品《大林和小林》、《寶葫蘆的秘密》等。有《張?zhí)煲砦募贰?/li>
張貼
:1.將布告﹑廣告﹑標(biāo)語等粘在墻或板上。
張頭探腦
:1.謂張望窺探。
張拓
:1.張揚,擴展。
張王
:1.指漢張耳。項羽分封諸侯王時被封為常山王,后歸劉邦,又改立為趙王。 2.唐代著名詩人張籍﹑王建的并稱。
張王李趙
:1.四大姓氏。 2.四者皆最常見的姓,連用泛指一般人。
張罔
:1.張設(shè)羅網(wǎng)。罔,同"網(wǎng)"。
張望
:1.向四周或遠處看;從小孔或縫隙里看。
張聞天(1900-1976)
:中國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、理論家。又名洛甫,江蘇南匯(今屬上海市)人。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(xué)會。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同年赴蘇聯(lián),先后在中山大學(xué)和紅色教授學(xué)院學(xué)習(xí)。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、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書記處書記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。1934年參加長征。在遵義會議上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。會后,代替博古在黨中央負(fù)總責(zé)。1935年到陜北后主持召開了瓦窯堡會議◇歷任延安馬列學(xué)院院長、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、西北工作委員會主任、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。建國后,任駐蘇聯(lián)大使、外交部第一副部長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。1959年在廬山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受到錯誤批判。文化大革命”中,遭受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。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予以平反昭雪。主要著作編為《張聞天選集》。
張吾軍
:1.謂壯大自己的聲勢。語出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"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,以武臨之,彼則懼而協(xié)以謀我,故難間也。"
張翕
:1.見"張歙"。
張歙
:1.亦作"張翕"。 2.張開﹑關(guān)閉。
張仙
:1.民間傳說神仙名?!缎咽篮阊?middot;勘皮靴單證二郎神》"萬花深處,一聲響喨,見一尊神道,立在夫人面前……仔細看時,正比廟中所塑二郎神模樣,不差分毫來去。手執(zhí)一彈弓,又像張仙送子一般。"顧學(xué)頡校注"神仙故事張遠霄,眉山人;五代時游青城山得道。曾有四目老人,傳以弓彈,謂能避役。又,五代蜀孟昶有挾彈的畫像。宋滅蜀后,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把像帶入宋宮懸掛,宋太祖看見了,問她,她詭稱是張仙的像,供他,可令人得子。民間流傳,就把兩件事混為一個故事。"一說,指梓潼神。參閱明陸深《金臺紀(jì)聞》﹑郎瑛《七修類稿》卷二六﹑清朱彝尊《曝書亭集·重修張仙祠碑》。
張先(990-1078)
:北宋詞人。字子野,烏程(今浙江吳興)人。天圣年間進士。曾任知渝州、虢州,官至尚書都官郎中。創(chuàng)作大量慢詞,善用工巧的筆法表現(xiàn)朦朧美,因有云破月來花弄影”、簾壓卷花影”、墮輕絮無影”的佳句,世稱張三影”。有《張子野詞》。
張弦(1934- )
:作家。浙江杭州人。曾在鞍鋼設(shè)計院、北京鋼鐵設(shè)計院工作。1963年任馬鞍山市文化局編劇。1983年起專事創(chuàng)作。著有短篇小說《記憶》、《被愛情遺忘的角落》等,電影劇本《青春萬歲》、《湘女蕭蕭》、《井》等。
張賢亮(1936- )
:小說家。安徽盱眙(今屬江蘇)人。早年在甘肅省委干部學(xué)校任教。1979年任《朔方》雜志編輯◇任寧夏文聯(lián)主席、中國作協(xié)寧夏分會主席。著有短篇小說《靈與肉》、《肖爾布拉克》,中篇小說集《感情的歷程》,長篇小說《男人的風(fēng)格》等。
張獻忠(1606-1647)
:明末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。字秉吾,號敬軒,延安柳樹澗(今陜西定邊東)人。出身貧苦。初從軍,因被人陷害革役◇參加陜北農(nóng)民起義,成為起義軍首領(lǐng)之一。1635年與高迎祥聯(lián)兵東進,攻破安徽鳳陽,焚燒皇陵。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撫”,次年東山再起,相繼破襄陽,取武昌,克長沙。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(quán),1646年清兵南下,他率軍抵御,不久在四川西充鳳凰山遭伏擊,中箭身亡。
張孝祥(1132-1170)
:南宋詞人。字安國,號于湖居士,烏江(今安徽和縣)人。紹興年間進士。官至荊南湖北安撫使,因主張收復(fù)失地,受排擠辭官。以《六州歌頭》最為著名。有《于湖居士文集》、《于湖詞》。
張協(xié)
:西晉文學(xué)家。字景陽,安平武邑(今屬河北)人。與兄張載、弟張亢合稱三張”,其文學(xué)成就高于二人。曾任河間內(nèi)史,后避亂辭官,卒于家中。作品以《雜詩》十首最著名。明人輯有《張景陽集》。
張心
:1.猶勞神。
張許
:1.唐張巡﹑許遠的并稱。安史之亂時,兩人死守睢陽,阻遏了敵人的攻勢。
張旭(675?-750?)
:唐代書法家。字伯高,吳縣(今屬江蘇)人。曾官常熟尉、金吾長史,世稱張長史”。工詩,與賀知章等為吳中四士”之一。擅草書,連綿回繞,起伏跌宕,被尊為草圣”。常醉后落筆,與懷素并稱顛張狂素”。相傳草書墨跡《古詩四帖》為其手書。
張萱
:唐代畫家。京兆(治今陜西西安)人。公元713-741年間任館畫直。擅人物畫,長于描繪仕女、嬰兒等,畫女性喜用朱色暈染耳根。亦善以點簇法作樓臺、花木、翎毛。所作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有宋人摹本。
張學(xué)良(1901- )
:國民黨愛國將領(lǐng)。字漢卿,奉天海城(今屬遼寧)人。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。1928年張作霖死后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,通電全國宣布服從南京國民黨政府。曾任國民黨政府委員、陸??哲姼笨偹玖?。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,執(zhí)行蔣介石不抵抗命令,致使東北三省全部淪陷。1936年4月與紅軍達成聯(lián)合抗日協(xié)議。12月12日與楊虎城一起發(fā)動西安事變,對蔣介石進行兵諫”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陪蔣飛返南京,被扣押。1946年被解往臺灣。
張勛(1854-1923)
:北洋軍閥。江西奉新人。行伍出身。投靠袁世凱。1911年任江南提督,武昌起義后在南京濫殺民眾。為表示效忠清室,所部禁止剪辮子,被稱為辮帥”。1913年鎮(zhèn)壓討袁軍◇任長江巡閱使、安徽督軍。1917年率兵進入北京,與康有為擁溥儀復(fù)辟◇為段祺瑞擊敗。病死于天津。
張勛復(fù)辟
:張勛擁立溥儀復(fù)辟的事件。1917年,安徽督軍張勛以調(diào)停府院之爭為名,從徐州率兵入京,解散國會,逼走黎元洪。7月1日與康有為擁立十二歲的清廢帝溥儀復(fù)辟,恢復(fù)清朝官制,自封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、北洋大臣。遭到全國人民反對。段祺瑞組織討逆軍”在馬廠誓師。12日,張勛兵敗逃走,復(fù)辟鬧劇破滅。
張巡(709-757)
:唐代鄧州南陽(今屬河南)人。開元進士。安史之亂時,他任真源令,起兵守雍丘(今河南杞縣),抵抗叛軍◇移守睢陽(今河南商丘),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(zhàn),在內(nèi)無糧草、外無援兵的情況下,依靠軍民堅守數(shù)月不屈。睢陽失守后,遭殺害。
張牙
:1.張口露牙,形容兇惡之相。
張牙舞爪
:形容猛獸的兇相巨獸口吐火焰,鼻出黑煙,身搖銅鈴,張牙舞爪而來。也常形容人的兇惡的樣子張牙舞爪,詐害鄉(xiāng)民。
張言
:1.猶揚言;夸口。
張炎(1248-約1320)
:南宋詞人。字叔夏,號玉田、樂笑翁。臨安(今浙江杭州)人。為名門之后,宋亡后浪跡江湖。善于寫景詠物,注重技巧,講究音律和辭藻。有詞論專著《詞源》和詞集《山中白云詞》。
張筵
:1.設(shè)宴。
張眼露睛
:1.謂瞪著眼睛說瞎話。
張焰
:1.(張zhāng)張大其氣焰。
張揚
:宣揚;聲張四處張揚|切勿張揚。
張楊
:1.1936年12月發(fā)動西安事變的著名將領(lǐng)張學(xué)良﹑楊虎城的并稱。
張養(yǎng)浩(1270-1329)
:元代散曲家。字希孟,號云莊,歷城(今山東濟南)人。曾任監(jiān)察御史,因直言時政被罷官◇復(fù)出,官至禮部尚書,又辭官還鄉(xiāng),隱居多年。因陜西關(guān)中大災(zāi),出任陜西行臺中丞,不久積勞病卒。作品格調(diào)高遠,語言流暢,有《山坡羊·潼關(guān)懷古》等名作。有散曲集《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》。
張耀翔(1893-1964)
:心理學(xué)家。北京清華學(xué)堂畢業(yè),留學(xué)美國哥倫比亞大學(xué)◇歷任北京高等師范學(xué)校、暨南大學(xué)、復(fù)旦大學(xué)、華東師范大學(xué)等校教授。1921年創(chuàng)辦中國第一個心理學(xué)組織中華心理學(xué)會,并任會長。1922年創(chuàng)辦中國第一種心理學(xué)雜志《心理》,并任主編。提倡用科學(xué)實驗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。主要著作有《心理學(xué)講話》、《感覺心理》等。
張掖市
: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、蘭新鐵路線上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。1958年始設(shè)市。人口4492萬(1995年)。為河西走廊糧、棉和青海省部分畜產(chǎn)品集散中心,有金張掖、銀武威”之稱。有大佛寺、木塔、鐘鼓樓、黑水國漢墓群等名勝古跡。
張儀(?-前310)
:戰(zhàn)國時期縱橫家。魏國貴族的后代。主張連橫策略以瓦解反秦聯(lián)盟。公元前328年任秦相。封武信君。迫使魏獻上郡,幫助秦惠文君稱王,游說各國服從秦國,瓦解齊楚聯(lián)盟,奪取楚漢中地區(qū)。秦武王即位后,他入魏為相,不久死去。
張儀舌
:1.《史記.張儀列傳》"張儀已學(xué)而游說諸侯。嘗從楚相飲,已而楚相亡璧,門下意張儀,曰'儀貧無行,必此盜相君之璧。'共執(zhí)張儀,掠笞數(shù)百,不服,醳之。其妻曰'嘻!子毋讀書游說,安得此辱乎?'張儀謂其妻曰'視吾舌尚在不?'妻笑曰'舌在也。'儀曰'足矣。'"后因以"張儀舌"為典,謂能說善辯的口才。
張疑
:1.設(shè)置疑兵。
張飲
:1.設(shè)帷帳以飲。張,通"帳"。
張鈺哲(1902-1986)
:天文學(xué)家。福建閩侯人。1919年入北京清華學(xué)堂,1923年赴美國留學(xué),1929年獲博士學(xué)位。同年回國,歷任中央大學(xué)教授,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,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,中國天文學(xué)會會長、理事長。1955年當(dāng)選為中科院數(shù)學(xué)物理學(xué)部委員。1928年發(fā)現(xiàn)第1125號小行星,命名為中華”。長期從事對行星、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研究,并指導(dǎo)對人造衛(wèi)星軌道研究。著有《天文學(xué)論叢》和《人造衛(wèi)星的軌道問題》等。
張御
:1.帷帳陳設(shè)。張,通"帳"。
張元濟(1867-1959)
:出版家。字筱齋,號菊生,浙江海鹽人。清光緒進士。曾任總理各國事務(wù)衙門章京。因參與維新變法,戊戌政變后被革職。1901年起主持商務(wù)印書館工作。曾主持編輯中國第一部小學(xué)教科書《最新初小國文教科書》。著有《校史隨筆》、《涵芬樓燼余書錄》等。
張云逸(1892-1974)
:中國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、軍事家。廣東文昌(今屬海南)人。1912年畢業(yè)于廣東陸軍速成學(xué)校。曾加入同盟會,并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戰(zhàn)爭。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29年參加領(lǐng)導(dǎo)百色起義。歷任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七軍軍長、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、新四軍副軍長、華東軍區(qū)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(qū)司令員。建國后,任國防委員會委員、全國人大常委、中共中央監(jiān)委副書記。是中共第八至十屆中央委員。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。
張載(1020-1077)
:北宋哲學(xué)家。宋明理學(xué)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人稱橫渠先生,鳳翔fd2aO(今屬陜西)人。曾講學(xué)關(guān)中,故其學(xué)派被稱為關(guān)學(xué)”。認(rèn)為氣”是充滿宇宙的實體,氣不生不滅。由于氣”的聚散變化,形成各種事物現(xiàn)象。著作有《正蒙》、《易說》等。
張擇端
:北宋畫家。字正道,東武(今山東諸城)人。宋徽宗時為翰林圖畫院畫師。專工界畫宮室,擅畫街市、舟車、橋梁、城郭、房舍。有長卷風(fēng)俗畫《清明上河圖》存世。
張旃
:1.見"張旜"。
張旜
:1.亦作"張旃"。 2.展開﹑張掛起赤色曲柄的大旗。旜,古時出聘時用之。 3.謂出使。
張展
:1.張開,展開。
張張巴巴
:1.方言。猶言結(jié)結(jié)巴巴。
張張屈屈
:1.形容驚慌的樣子。
張趙
:1.漢游俠張回﹑趙放的并稱。一云漢游俠張子羅﹑趙君都的合稱。 2.漢張敞﹑趙廣漢的并稱。二人為地方官,均有治績。
張磔
:1.鋪陳,鋪敘引申。 2.張開植立。
張支
:1.方言。故意推辭。
張職
:1.謂施張職事。
張志
:1.同"張致"。 2.方言。謂注意衣著儀表。
張志和
:唐代詩人。字子同,初名龜齡,號煙波釣徒,婺州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曾登明經(jīng)第,待詔翰林。不久遭貶謫,遂隱居江湖。今存《漁歌子》五首,為早期文人詞名作。
張志新(1930-1975)
:革命烈士。天津人。女。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大學(xué)。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曾任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干事。文化大革命”中堅持馬列主義基本觀點和黨的原則,反對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篡黨活動。1969年被捕入獄。1975年4月4日被殺害。1979年她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。
張治中(1890-1969)
:愛國將領(lǐng)。字文白,安徽巢縣(今巢湖)人。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(yè)。1926年參加北伐戰(zhàn)爭。1928年后,任中央陸軍軍官學(xué)校教育長、第九集團軍總司令、湖南省政府主席、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。曾率部參加淞滬一二八抗戰(zhàn)和八一三抗戰(zhàn)??箲?zhàn)勝利后,代表國民黨參加軍事調(diào)處三人小組。1949年作為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首席代表,到北平參加國共和談,雙方擬定的國內(nèi)和平協(xié)定被國民黨政府拒絕后留在北平。建國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、國防委員會副主席、民革中央副主席。
張致
:1.模樣;樣子。 2.引申為裝腔作勢,裝模作樣。
張智
:1.同"張致"。 2.主見。
張仲景(約150-219)
:東漢醫(yī)學(xué)家。名機,南陽郡涅陽(今河南南陽市)人。創(chuàng)用六經(jīng)論傷寒,以臟腑論雜病,體現(xiàn)了理、法、方、藥的一系列辨證施治原則,提出了三因致病說◇世尊其為醫(yī)圣”。
張诪
:1.虛誑放肆。
張主
:1.謂發(fā)揮主體作用。 2.主張;作主。
張翥(1287-1368)
:元代詩人。字仲舉,世稱蛻庵先生,晉寧(今屬云南)人。早年隨父在杭州,后隱居揚州,出仕后官至集賢學(xué)士。曾參與編修遼、宋、金三史。有《蛻庵詩集》。
張字
:1.鋪張字句。
張自忠(1891-1940)
:國民黨抗日名將。山東臨清人。1916年起在馮玉祥部任職。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(zhàn)。曾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、天津市市長。七七事變后代理冀察政務(wù)委員會委員長、北平市市長。平津陷落后去南京。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(zhàn),在臨沂大勝日軍板垣師團。同年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。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壯烈殉國。
張宗昌(1881-1932)
:奉系軍閥。山東掖縣(今萊州)人。土匪出身。投靠馮國璋,任師長◇轉(zhuǎn)投張作霖,任山東軍務(wù)督辦、直魯聯(lián)軍總司令♂征暴斂,殘殺百姓。北伐戰(zhàn)爭時,南下對抗國民革命軍,不久兵敗◇被山東省主席韓復(fù)榘派人殺死。
張奏
:1.猶敷奏。鋪陳奏上。
張踤
:1.延展聳立。
張嘴
:1.開口說話。常指討價﹑借貸﹑乞求等。
張嘴撟舌
:1.猶張口結(jié)舌。
張作霖(1875-1928)
:奉系軍閥首領(lǐng)。奉天海城(今屬遼寧)人。土匪出身。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、東三省巡閱使,在日本支持下長期統(tǒng)治東北。1924年打敗直系軍閥,控制北洋政府◇任安國軍總司令、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。曾殺害共產(chǎn)黨人李大釗。1928年同蔣介石作戰(zhàn)失敗,退回東北。因未滿足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中國東北主權(quán)的全部要求,途經(jīng)皇姑屯(今屬沈陽)車站時,被日軍預(yù)埋的炸藥炸死。
張fda1(?-231)
:三國魏大將。字fd28*fd27#河間fd29O(今河北任丘北)人。原為袁紹部將,官渡之戰(zhàn)后歸曹操。曹丕稱帝后,任左將軍。公元228年,率軍西拒諸葛亮,在街亭(今甘肅莊浪東南),大破蜀軍前鋒馬謖,因功升車騎將軍◇在木門(在今甘肅天水境)與蜀軍戰(zhàn)斗中,中箭而死。
張fda3
:唐代畫家。名一作藻,字文通,吳郡(治今江蘇蘇州)人。官至鹽鐵判官,后被貶,移忠州司馬。擅畫山水松石,能雙手握筆,一畫生枝,一畫枯枝。其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畫論對后世影響很大。
張字結(jié)尾組詞
操張
:1.謂張琴。 2.握持開張。 3.操縱﹐支配。
敷張
:1.猶鋪展。 2.傳布張揚。
顛張
:1.指唐代書法家張旭。
共張
:1.供應(yīng)﹑置備(各種器物)。共﹐通"供"。
出張
:1.謂打牌時出牌。
班張
:1.漢班固和張衡的并稱。二人以擅長辭賦著稱。
鼻張
:1.鼻翼翕張。
稱張
:1.夸張。
彀張
:1.猶擴張。
姜張
:1.南宋詞人姜夔和張炎的并稱。張炎論詞,推崇姜夔,兩人作詞都垣瑹雛鴑詞風(fēng)相近,后人因并稱"姜張"。為清代浙西詞派所宗。
緊張
:①精神處于高度準(zhǔn)備狀態(tài),興奮不安第一次登臺,免不了有些~。②激烈或緊迫,使人精神緊張~的勞動ㄧ~動人的情節(jié) ㄧ球賽已經(jīng)進入~階段 ㄧ工作~。③供應(yīng)不足,難于應(yīng)付糧食~ㄧ電力~。
熾張
:1.猛烈;強烈。 2.猖獗鴟張。
鴟張
:1.亦作"鵤張"。 2.像鴟鳥張翼一樣。比喻囂張,兇暴。
分張
:〈書〉分手;離別。
恢張
:1.張揚;擴展。
打張
:1.產(chǎn)生。
改弦更張
:琴聲不和諧,換了琴弦,重新安上。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。
改弦易張
:1.猶改弦更張。
改張
:1.見"改弦更張"。
輝張
:1.發(fā)揚光大。
金張
:1.漢時金日磾﹑張安世二人的并稱。二氏子孫相繼﹐七世榮顯◇因用為顯宦的代稱。
東張西張
:1.同"東張西望"。
弛張
:1.亦作"?張"。 2.謂一松一緊。弛,放松弓弦;張,拉緊弓弦。語本《禮記·雜記下》"張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張,文武弗為也。一張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"比喻事物的盛衰﹑強弱﹑興廢等。 3.比喻處事的松緊﹑進退﹑寬嚴(yán)等。 4.猶變更。 5.拉開或收攏。
杰張
:1.高大開闊。
拒張
:1.抗拒。
角弓反張
:頭和頸僵硬、向后仰、胸部向前挺、下肢彎曲的癥狀,常見于腦膜炎、破傷風(fēng)等病。
荒張
:1.慌張?;?,通"慌"。
慌慌張張
:1.猶慌張。
驚張
:1.震驚張皇。 2.指使驚慌;驚動。 3.驚異聲張。
蹶張
:1.亦作"躡張"。 2.以腳踏強弩,使之張開。謂勇健有力。 3.借指弩箭。 4.氣勢洶洶的樣子。 5.以手足支撐物體。 6.引申為勉力支拄。
闿張
:1.猶敞開。
矜張
:1.夸張。
目瞪口張
:1.同"目瞪口呆"。
炮張
:1.見"炮仗"。
皮張
:1.做制革原料用的獸皮。
喬主張
:1.不經(jīng)當(dāng)事人同意而強作主。
曲張
:1.弓神名。
舒張
:1.猶展開。 2.心臟或血管等肌肉組織由緊張狀態(tài)變?yōu)樗沙跔顟B(tài)。
鵬張
:1.如大鵬展翅。比喻顯揚才能。
膨張
:1.同"膨脹"。
拍張
:1.伸展肢體拍打。 2.古代武術(shù)雜技的一種。
起張
:1.張開;掀開。
怒張
:1.波濤洶涌貌。 2.筆力雄健。 3.指詩格粗豪淺露。 4.指猛禽雙翼奮展。
三張
:1.指漢末五斗米道的三個首領(lǐng)張陵﹑張衡﹑張魯。三人之名見《三國志.魏志.張魯傳》?;蛑^指張陵﹑張魯﹑張角。 2.西晉文學(xué)家張載與弟張協(xié)﹑張亢的合稱。 3.唐之張穉珪﹑張九齡﹑張休先后出任洪州(今江西南昌)太守,有德政,州人稱為三張。
鋪張
:①過分地講究場面效果這家公司的開業(yè)儀式十分鋪張|鋪張浪費。②夸張鋪張的筆法。
柳星張
:1.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﹑第四﹑第五宿的并稱。
慢張
:1.見"慢帳"。
七嘴八張
:1.形容人多語雜。
邳張
:1.盛大張設(shè)。
五角六張
:1.比喻遇事不順?biāo)?。角﹑張,星宿名。
千張
:1.食品名,一種帕形豆制品。 2.冥錢的一種。
阡張
:1.即阡紙。
森張
:1.伸張聳豎。
申張
:1.伸張,擴大。
伸張
:張大;擴大(多指抽象事物)伸張正義。
施張
:1.施行。 2.張開;展開。 3.安放;鋪陳。
隼張
:1.如隼展翅﹐飄揚貌。
踏張
:1.亦作"蹋張"。 2.用腳踩踏弩的機括而發(fā)箭。
于張
:1.西漢于定國張釋之的并稱。二人先后于文帝景帝時任廷尉,執(zhí)法皆審慎◇因以"于張"稱決獄審慎,執(zhí)法公正者。
拓張
:1.擴張。
虛張
:1.夸大。 2.猶虛設(shè)。
揚厲鋪張
:1.夸大渲染。
鸮張
:1.鸮鳥張翅。比喻猖狂,囂張。
蕭張
:1.漢蕭何和張良的并稱。
秀才人情紙半張
:1.謂秀才多以詩文﹑書畫之類作為饋贈之物﹐所費無非紙張而已。借指饋贈的禮物非常菲薄。
呀張
:1.巍峨開闊貌。
掞張
:1.浮夸。 2.鋪張。
巍張
:1.高大寬闊。
小型張
:四周帶有裝飾邊的單枚小張郵票。
猬張
:1.猬毛豎起。喻因恐懼而毛發(fā)豎起。 2.猬毛豎起。喻因激憤而須發(fā)豎起。
霞張
:1.霞光四射貌。
許張
:1.唐代許遠﹑張巡的并稱。
詡張
:1.夸張。
雄張
:1.謂勢力擴張﹔旺盛。
袁張
:1.晉袁山松和張瑩的并稱。
展張
:1.猶鋪陳。
紙半張
:1.即半張紙。比喻微不足道。
主張
:主意,見解;也指持有某種見解沒了主張|媽媽主張我學(xué)美術(shù),爸爸主張我學(xué)物理。
小張
:1.指唐張旭。
梟張
:1.如梟之張翼。形容猖狂恣肆。
枵張
:1.虛張,夸張。
印張
:1.印刷書籍時每一本書所用紙張數(shù)量的計算單位。一印張為全張平版紙(通稱新聞紙或報紙)的二分之一。
翼張
:1.謂如鳥展翅。形容分布貌。
趙張
:1.漢趙廣漢與張敞的并稱。二人都曾任京兆尹,治績卓異。 2.后漢張讓與趙忠的并稱。 3.宋相趙鼎和張浚的并稱。
紙張
:1.紙的總稱。紙以張計,故稱。
指李推張
:1.謂相互推委,逃避責(zé)任。
自作主張
:1.自己出主意﹐作決定。
舟張
:1.同"周章"。 2.周游。
侜張
:1.欺誑;欺謾。 2.囂張;強橫。
侏張
:1.強橫跋扈;放肆。
爭張
:1.爭競,夸張。
周張
:1.周遍張設(shè)。 2.四處奏起。 3.猶惆悵。 4.焦躁急迫貌。
诪張
:1.見"诪張為幻"。 2.驚懼貌。
辀張
:1.強橫;囂張。 2.驚懼貌。
推薦工具
成語大全查詢
漢字拼音查詢
筆畫筆順查詢
繁體字轉(zhuǎn)換器
謎語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