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无遮挡在线播放视频,国产一国产一级新婚之夜,国产成人在线电影a区,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

漢字組詞免費(fèi)在線查詢

查詢漢字

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 > 漢字組詞查詢

言組詞

更新日期:2022-07-06 05:00:02

言字開頭組詞

言字結(jié)尾組詞

  • 詶言:1.答言﹔酬答。
  • 高級語言:接近于人們使用習(xí)慣的程序設(shè)計語言??蛇m用于不同的計算機(jī),但計算機(jī)不能直接識別和理解高級語言,必須由計算機(jī)中的編譯程序或解釋程序翻譯成機(jī)器語言后才能直接識別。常用的有algol、basic、cobol、fortran、pascal等語言。
  • 大言:1.高聲地說。 2.指謀劃大事之言。 3.正大的言論。 4.夸大的言辭﹐大話。 5.雜體詩的一種。
  • 昌言:①善言;正當(dāng)?shù)难哉搶易嗖?。②直言無諱未敢昌言|昌言無忌。
  • 誕言:1.夸大虛誕的言詞。
  • 訑言:1.夸大不實之言。
  • 構(gòu)言:1.謂進(jìn)讒言誣陷。
  • 告言:1.揭露;告發(fā)。
  • 公言:1.公開談?wù)摗? 2.公眾的言論。
  • 寡言:很少說話;不愛說話沉默~丨憨厚~丨~少語。
  • 冰言:1.媒人的話。
  • 不足言:1.同"不足道"。
  • 黨言:1.直言;善言。
  • 讜言:1.正直之言﹐直言。
  • 附言:1.在正文后面附帶說明的話。
  • 超言:1.曠達(dá)的言辭。
  • 插言:1.插嘴。
  • 浮言:1.無根據(jù)的話。 2.浮華不實的言論。 3.空乏不切實際的語言。 4.表面的應(yīng)酬話。
  • 讒言:1.說壞話毀謗人。亦指壞話﹐挑撥離間的話。
  • 感言:表達(dá)感想的話建廠三十五周年~。
  • 共產(chǎn)黨宣言:馬克思、恩格斯作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。是為共產(chǎn)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(lǐng)??茖W(xué)共產(chǎn)主義的第一個綱領(lǐng)性文獻(xiàn),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(nèi)在矛盾和發(fā)展規(guī)律,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。成為世界各國無產(chǎn)階級的共同綱領(lǐng)。
  • 共同語言:指相同的思想、認(rèn)識和生活情趣等他倆缺乏~,難以長期在一起生活。
  • 出言:1.說話;發(fā)言。
  • 篤論高言:1.確切高明的言論。
  • 寸言:1.猶寥寥數(shù)語。
  • 反言:1.謂言語與漢語不同。 2.違反常體的文句。 3.指反問語氣的語句。
  • 得言:1.猶當(dāng)言。 2.獲得講話的機(jī)會。
  • 得意忘言:1.謂既已領(lǐng)會其意旨,則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詞。語出《莊子.外物》"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" 2.引申為彼此默喻,心照不宣。
  • 惡言:1.無禮﹑中傷的言語。
  • 放言:1.謂不談世事?!墩撜Z.微子》"﹝子﹞謂虞仲﹑夷逸﹐隱居放言﹐身中清﹐廢中權(quán)。"何晏集解引包咸曰"放﹐置也;不復(fù)言世務(wù)。"一說為放縱其言。參閱清劉寶楠正義。 2.放縱其言,不受拘束。
  • 本言:1.原來說。 2.猶言這些言論。
  • 稱言:1.講話;敘說。
  • 避言:1.謂避世人議論。 2.謂他人以惡相加或口出不遜則走避之。
  • 不可勝言:1.猶不可勝道。形容數(shù)量多。
  • 鯁言:1.堅決直率地言說,直言。 2.堅決直率的言論,剛直的言論。
  • 工言:1.巧言,花言巧語。
  • 白言:1.報告;稟告。
  • 備言:1.詳說。
  • 背惠食言:1.謂忘恩失信。
  • 辨言:1.巧偽之言﹐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。辨﹐通"辯"。 2.申辯﹐說辯解的話。辨﹐通"辯"。
  • 辯言:1.巧偽之言﹐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。 2.指巧言。
  • 瞽言:〈書〉沒有根據(jù)或不合情理的話(多用作謙辭)~芻議。
  • 麤言:1.粗惡的話;粗俗的話。
  • 妉言:1.夸大之言。
  • 衡言:1.平正之言。
  • 互言:1.上下文義互相闡發(fā),互相補(bǔ)足。 2.交錯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復(fù)的修辭手法。
  • 譏言:1.譏諷的言論。
  • 吉言:吉利的話。
  • 回言:1.回話。 2.猶回嘴。
  • 簧言:1.簧片振鳴。比喻動聽的樂聲。 2.欺人的謊言。
  • 謊言:謊話戮穿~。
  • 豪言:1.指氣勢豪邁的話語。
  • 結(jié)言:1.用言辭訂約。 2.謂連綴文辭。 3.指文辭的結(jié)尾。
  • 借言:1.猶借口,假托的理由。
  • 矯言:1.虛假的言論;謊話。 2.謊說。
  • 軍中無戲言:1.謂軍隊中商議軍機(jī)大事,鄭重嚴(yán)肅,說話必負(fù)責(zé)任。
  • 眷言:1.亦作"瞔言"。 2.回顧貌。言,詞尾。
  • 竫言:1.猶巧言。造作巧飾之辭。
  • 靖言:1.安靜地。言﹐助詞。
  • 膠言:1.詭辯之言。
  • 舊言:1.平素交往的言談。
  • 咎言:1.不祥之語。
  • 苦言:1.諍言,逆耳之言。 2.凄切的言詞。
  • 款言:1.空話。 2.懇切的言詞。
  • 讕言:誣賴的話;沒有根據(jù)的話無恥~。
  • 察言:1.審察言論。
  • 側(cè)言:1.邪巧之言。
  • 訛言:詐偽的話;謠言民之訛言,寧莫之懲|此敵人訛言,以亂我軍心耳。
  • 詞言:1.文辭。
  • 丑言:1.惡語,難聽的話。
  • 倍言:1.背棄諾言。倍,通"背"。
  • 秉言:1.謗言。民間的非議。秉﹐通"謗"。
  • 導(dǎo)言:1.傳達(dá)疏導(dǎo)之言。 2.書籍或論文開頭的引言。
  • 讖言:1.古代巫師﹑方士等以讖術(shù)所作的預(yù)言。
  • 塵言:1.世俗的言論。
  • 單言:1.全部說完。單,通"殫"。 2.一個字。 3.猶片言。
  • 恩言:1.指帝王加恩的諭旨。
  • 煩言:〈書〉①氣憤或不滿的話嘖有~ㄧ心無結(jié)怨,口無~。②煩瑣的話~碎辭。也作繁言。
  • 詭言:1.假稱﹔謊稱。 2.詭詐不正之言﹔怪誕不實之言。
  • 兼言:1.合在一起說。
  • 詼言:1.戲謔的言辭。
  • 佳言:1.美言;良言。
  • 好言:1.善言;好話。
  • 進(jìn)言:向人提出意見(尊敬或客氣的口氣)大膽~ㄧ向您進(jìn)一言。
  • 藎言:1.忠言。
  • 金石良言:1.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(dǎo)或勸告。
  • 金石言:1.見"金石良言"。
  • 金石之言:1.同"金石良言"。
  • 恪言:1.格言。恪,通"格"。
  • 課語訛言:1.多嘴多舌﹐胡言亂語。
  • 精言:1.精妙的言辭。
  • 口不擇言:1.情急時說話不能選用恰當(dāng)?shù)难栽~。亦指說話隨便。
  • 靜言:1.安靜地﹔仔細(xì)地。 2.巧飾之言。 3.平靜地陳述。 4.沉靜地思考。
  • 匡言:1.進(jìn)言匡正。
  • 里言:1.內(nèi)言。指國內(nèi)情況的報告。 2.內(nèi)言。指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。參見"里言不岀,外言不入"。
  • 風(fēng)言:1.流言;無根據(jù)的話。 2.私下里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說。 3.指古代御史等任監(jiān)察職務(wù)的官員根據(jù)傳聞彈劾官吏。
  • 甘言:1.好聽的話。
  • 儳言:1.謂別人說話未完便插話,打亂別人的話題。 2.饒舌。
  • 悖言:1.違逆之言。
  • 鼎言:〈書〉有分量的言論。
  • 倒言:1.反話,假話。
  • 歡言:1.歡樂地敘談。
  • 顧言:1.相傳《書.顧命》為周成王臨終之遺命,后亦以"顧言"指人臨終遺言。
  • 鄙言:1.俚俗的言詞。 2.謙稱自己的言辭。
  • 渾言:1.訓(xùn)詁學(xué)用語。統(tǒng)言,籠統(tǒng)地說。與析言相對◇也用作一般論說用語。
  • 不食言:1.不違背諾言。
  • 恒言:1.常言,俗語。
  • 交言:1.交談。 2.一齊進(jìn)言。
  • 過言:1.錯誤的言論。 2.過分夸大﹑過于激切的言論。
  • 監(jiān)言:1.鑒戒之言。監(jiān),通"鑒"。
  • 緘口不言:1.閉口不說話。
  • 諱言:不敢或不愿說無可~。
  • 誨言:1.教導(dǎo)的話。
  • 講言:1.謂談經(jīng)說法。
  • 架言:1.托言。
  • 極言:1.竭力陳說。 2.謂直言規(guī)勸。 3.指直言規(guī)勸的言辭。 4.謂夸大其辭。
  • 急不擇言:1.急得來不及選擇詞句。
  • 浩言:1.正大剛直之言。
  • 懇言:1.誠摯之言。
  • 豤言:1.懇切地說。豤,通"懇"。
  • 金言:1.信佛的人稱佛的教言。 2.珍貴的言語。
  • 金玉良言:也作金玉之言”。像黃金與美玉那樣寶貴的教誨和勸告金玉良言,終身難忘。
  • 金玉之言:1.同"金石良言"。
  • 舉謡言:1.漢代﹐朝臣為了解民風(fēng)民意而搜集民間謠諺等返奏朝廷﹐謂之"舉謡言"。
  • 誑言:1.謊騙﹐說謊話。 2.謊話。
  • 口無擇言:1.謂出口皆合道理,無需選擇。
  • 口言:1.說話。 2.謂親口誓言。
  • 口吟舌言:1.謂說話含糊不清。
  • 離言:1.離別時說的話。
  • 理言:1.議論。
  • 夸言:1.說大話。
  • 飛言:1.沒有根據(jù)的話。
  • 膚受之言:1.見"膚受之詖"。
  • 膚言:1.膚淺之言。
  • 攙言:1.插嘴。
  • 敢言:1.敢于進(jìn)直言。 2.冒昧陳述。
  • 辭言:1.言辭。
  • 陳言:1.陳舊的言詞。 2.指舊說。 3.陳述的言論﹔陳述言辭。
  • 讙言:1.謂眾口嘈雜地傳說。
  • 刮言:1.男女以言語勾搭﹑挑逗。
  • 竄言:1.參與議論。
  • 和言:1.溫和的言辭。 2.謂舒緩出氣以發(fā)聲。
  • 不言:1.不說。 2.不依靠語言。謂以德政感化人民。 3.不料。
  • 不以人廢言:1.謂不因其人品可議或地位卑下而不聽取其正確的言論。
  • 耳言:1.猶耳語。
  • 邇言:①淺近的話好察邇言。②身邊親近之人的話況遠(yuǎn)跡久孤之地,實邇言易間之時。
  • 穢言:1.骯臟的話;下流話。
  • 徽言:1.美言﹐善言。
  • 假言:1.虛言,假話。
  • 急言:1.漢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。與"緩言"﹑"徐言"對言。有i[i]介音的細(xì)音字,因發(fā)音時口腔的氣道先窄而后寬,肌肉先緊而后松,其音急促,故名。 2.激切的言辭。
  • 訐言:1.指毀謗的話。
  • 峻言:1.嚴(yán)正的言詞。
  • 盡言:1.竭盡其言。 2.猶直言。謂暢所欲言,毫無保留。
  • 教言:1.教誨的話。
  • 抗言:1.高聲而言。 2.對面交談。
  • 朗言:1.高聲。 2.大話。
  • 力言:1.極力申說。
  • 兩言:1.三言兩語。謂少量幾句話。
  • 夢言:1.說夢話。
  • 美言:1.嘉言;美好的言詞。 2.美飾之詞。 3.替人說好話。
  • 媺言:1.美好的言辭。
  • 躾言:1.亦作"躛言"。 2.虛妄不足信的話。
  • 謬言:1.隱語。 2.妄言。
  • 謨言:1.可奉為圭臬的謀略之言。
  • 明言:1.明著之言;明白的話。 2.猶明辯。明白辯說。 3.明白說出來。 4.明哲的話。如明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又名《喻世明言》。
  • 貌言:1.虛偽文飾的話,假話。 2.猶言表面上說。
  • 逆言:1.不馴之言;叛逆之言。 2.指悖于事理的話。
  • 訥言:1.言談遲鈍。
  • 還言:1.答話;還嘴。
  • 民言:1.民眾的言論﹐意見。
  • 偏言:1.偏邪不正之言。 2.猶片言。
  • 貴不可言:1.舊時多用以稱人貴有帝王﹑母后之相。此話不能直言,故婉稱之。
  • 建言:1.指古語或古諺。 2.猶建白。
  • 記言:1.記錄言論。
  • 惠言:1.好聽的空話。
  • 毀言:1.誹謗之言。
  • 奸言:1.奸邪之言。
  • 介言:1.間言,離間的話。
  • 疾言:1.急遽地說話。 2.指輕率而不合理的話。 3.急促的語音。
  • 空言:1.謂不切實際的話。 2.謂只起褒貶作用而不見用于當(dāng)世的言論主張。
  • 潔言:1.純正的言辭。
  • 金口玉言:封建社會稱皇帝講的話,后來也用來泛指不能改變的話。
  • 金口御言:1.同"金口玉音"。
  • 考言:1.察其所言。
  • 蘭言:1.情投意合之言。語出《易.系辭上》"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"
  • 厲言:1.聲色嚴(yán)厲地說話。
  • 立言:〈書〉指著書立說。
  • 浪言:1.隨意亂說。 2.大言;說大話。 3.淫蕩之言。
  • 寬言:1.寬松的言詞。
  • 樂不可言:1.快樂得無法用言語形容。
  • 良言:有益的話;好話~相勸 ㄧ金玉~。
  • 連言:1.相連而言;連著說。
  • 六言:1.六種美德仁﹑知﹑信﹑直﹑勇﹑剛。 2.謂六言詩。每句均為六字的詩。
  • 流言:沒有根據(jù)的話(多指背后議論、誣蔑或挑撥的話)~飛語ㄧ~惑眾ㄧ散布~。
  • 綸言:1.《禮記.緇衣》"王言如絲,其出如綸;王言如綸,其出如綍。"鄭玄注"言言出彌大也。"后因以"綸言"為帝王詔令的代稱。
  • 臚言:1.傳言;流言;群體之言。
  • 面向?qū)ο蟮恼Z言:以對象和對象上的操作進(jìn)行程序設(shè)計的語言?,F(xiàn)實問題是由一些相互間存在一定聯(lián)系的事物所組成的,這些事物稱為對象”。進(jìn)行程序設(shè)計時,先分解問題,按人們習(xí)慣的思維方式建立模型,模擬客觀世界,設(shè)計出求解方法的程序。其典型的代表是c++,smalltalk等語言。
  • 面向過程的語言:針對處理過程,獨(dú)立于計算機(jī)進(jìn)行程序設(shè)計的語言。設(shè)計程序時不必關(guān)心計算機(jī)的類型和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,只需對解題及實現(xiàn)算法的過程進(jìn)行設(shè)計。如algol、fortran、cobol等語言。
  • 能言:1.長于辯論;有獨(dú)到的見解。 2.議論而有見解者。
  • 密言:1.咒語。
  • 默默無言:1.沉默不語。
  • 戚言:1.憂戚的言詞。
  • 啟言:1.開口說話。
  • 僉言:1.眾人的意見。 2.皆云,都說。
  • 棄言:1.背棄諾言。 2.已經(jīng)廢棄之言。
  • 偶言:1.謂相聚議論。
  • 橋言:1.乖戾之言。橋,通"矯"。
  • 禽言:1.鳥語。指鳥類啼鳴。 2.詩體名。以禽鳥為題,將鳥名隱入詩句,象聲取義,以抒情寫態(tài)。宋梅堯臣有《禽言》詩四首,蘇軾有《五禽言》詩五首。
  • 清真言:1.阿拉伯文的意譯。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基本信條的專稱,指"除了安拉,再沒有神;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"這句話。
  • 情見乎言:1.同"情見乎辭"。
  • 曲言:1.婉言。 2.猶曲解。 3.違心的話。
  • 軟語溫言:1.溫和的話語。
  • 設(shè)言:1.假設(shè)的話。 2.立言﹔說話。
  • 失言:同失口”。
  • 逝言:1.往者之言。
  • 事無不可對人言:1.沒有什么事情不可公開。語出《宋史.司馬光傳》"平生所為,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。"
  • 絲言:1.《禮記.緇衣》"王言如絲,其出如綸。"鄭玄注"言言出彌大也。"孔穎達(dá)疏"王言初出,微細(xì)如絲,及其出行于外,言更漸大,如似綸也。"后因稱帝王之言為"絲言",并用作詔書的代稱。
  • 司言:1.謂擔(dān)任中書舍人。唐之中書舍人掌管詔令﹑侍從﹑宣旨﹑接納上奏文表等事,故云。 2.宮中女官名。負(fù)責(zé)傳宣圣旨。
  • 破言:1.敗壞正當(dāng)?shù)难哉摗? 2.破口罵人。
  • 留言:離開某地時用書面形式留下要說的話~牌ㄧ~簿ㄧ旅客~。
  • 論言:1.論述﹐談?wù)摗?/li>
  • 妙不可言:1.美妙之極,無法用言語表達(dá)。語本晉郭璞《江賦》"經(jīng)紀(jì)天地,錯綜人術(shù),妙不可盡之于言,事不可窮之于筆。"
  • 眉言:1.謂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。
  • 罵言:1.罵話。
  • 謀言:1.猶建言﹐進(jìn)言。
  • 蜜語甜言:1.為了討人喜歡或哄騙人而說的好聽的話。
  • 內(nèi)言:1.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。 2.古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。對"外言"而言。所謂內(nèi)外指韻之洪細(xì)而言,內(nèi)言發(fā)洪音,外言發(fā)細(xì)音?!稘h書.王子侯表上》"襄嚵侯建"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"音內(nèi)言嚵菟。"又"獀節(jié)侯起"顏師古注引晉晉灼曰"獀音內(nèi)言鸮。"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.音辭》"而古語與今殊別,其閑輕重清濁猶未可曉,加以'內(nèi)言''外言''急言''徐言''讀若'之類,益使人疑。"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謨曰"所謂內(nèi)外者,蓋指韻之洪細(xì)而言。言內(nèi)者洪音,言外者細(xì)音"。一說"內(nèi)言"非注音術(shù)語。參閱龔祖培《內(nèi)言﹑外言發(fā)覆》。
  • 諞言:1.巧言。
  • 屏言:1.辨言,巧言。屏,通"辨"。
  • 巧語花言:1.同"花言巧語"。
  • 怒言:1.譴責(zé)之言。
  • 日試萬言:1.以每天試寫萬言為驗;以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為考校。極言才氣橫溢,文思敏捷。
  • 人權(quán)宣言:全稱《人權(quán)與公民權(quán)宣言》。法國資產(chǎn)階級革命的政治綱領(lǐng)。1789年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。由序言和十七條組成。規(guī)定人生來平等,享有自由、財產(chǎn)、安全與反抗壓迫的權(quán)利;財產(chǎn)神圣不可侵犯;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;無罪推定原則;分權(quán)原則等。這些規(guī)定在同封建專制的斗爭中起了積極作用。
  • 宂言:1.無用的話。
  • 三言:1.三句話。 2.三個字。 3.指三言詩。 4.指明馮夢龍纂輯的三種短篇小說集。
  • 善言:1.有益之言;好話。 2.善于言談,巧于言辭。
  • 深言:1.猶深談。深切坦率的談話。 2.深刻的言論。
  • 師言:1.可以師法之言。 2.老師之言。 3.眾人之言。
  • 沈默寡言:1.性情沉靜,很少說話。
  • 十言:1.十句話。表示很多議論。 2.十次言論。表示多次言論。
  • 釋言:1.謂以言詞自行解釋。 2.解釋字義。
  • 侍言:1.謂侍從君上,適時進(jìn)言。 2.傳達(dá)太子言語的官員。
  • 順言:1.順理的話。 2.附和對方的話。 3.按通常順序而言。
  • 詈言:1.罵人的話。
  • 臨別贈言:1.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進(jìn)忠告。
  • 妙言:1.微妙不易理解的言論。 2.動聽的言語。
  • 盟言:1.猶誓言。
  • 縷言:1.細(xì)說。
  • 謾言:1.說假話。 2.謊話﹔假話。
  • 嫚言:1.輕侮的言辭。
  • 難言:1.不容易說﹔說不清楚。
  • 冥言:1.幽微之言,奧妙的道理。
  • 佞言:1.逢迎討好的話。
  • 皃言:1.妄言﹐虛語。
  • 龐言:1.拉雜的話。龐,通"庬"。
  • 名言:1.稱說;描述。 2.著名的言論或話語。
  • 那言:1.豈知;豈料。
  • 謙言:1.謙虛話。
  • 求言:1.指君主要求臣民上書言事。
  • 饒言:1.猶饒舌。
  • 人言:1.別人的評議。 2.人的言語。 3.砒霜的別名。
  • 三夫之言:1.泛指經(jīng)過多人傳播的流言。語本《戰(zhàn)國策.秦策二》"昔者曾子處費(fèi),費(fèi)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'曾參殺人。'曾子母曰'吾子不殺人。'織自若。有頃焉,人又曰'曾參殺人。'其母尚織自若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'曾參殺人。'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"
  • 首言:1.創(chuàng)議。
  • 誓言:1.誓師時所說的話。 2.泛指宣誓﹑發(fā)誓時說的話。 3.相互約定的話。 4.約誓﹔以言相約。
  • 庶言:1.群言;輿論?!稌⒄?quot;文王罔攸兼于庶言﹑庶獄﹑庶慎。"孔傳"文王無所兼知于毀譽(yù)眾言及眾刑獄﹑眾當(dāng)所慎之事。"《禮記.緇衣》"君陳曰'出入自爾師虞,庶言同。'"鄭玄注"眾言同,乃行之。"宋王安石《樞密使張昪封贈三代制八道》"允于庶言,秉國樞要。"一說為教令。見曾運(yùn)干《尚書正讀》卷六。
  • 漏言:1.泄漏密言或情況。 2.引申為失言。
  • 秘而不言:1.見"秘而不露"。
  • 亂語胡言:1.胡說;瞎扯。
  • 慢言:1.謂口出放肆之言。
  • 漫言:1.散言,宣言。 2.隨便地說。 3.莫言;別說。
  • 七言:1.指七字詩句。 2.指七言詩。
  • 鳥言:1.猶鳥語。鳥鳴聲。 2.說話似鳥鳴。比喻難以聽懂的話。古指四夷外國之言。
  • 旁言:1.他人的話。
  • 納言:1.古官名。主出納王命。 2.尚書等近臣所用幘巾。
  • 片言:1.簡短的文字或語言。 2.指少許不和之言。
  • 齊言:1.盟誓之辭,統(tǒng)一的言辭。 2.講齊國的方言。
  • 千里結(jié)言:1.謂與遠(yuǎn)方朋友相約之言。
  • 強(qiáng)言:1.亦作"強(qiáng)言"。 2.猶強(qiáng)諫。
  • 切言:1.猶直言。
  • 諾言:許諾別人的話遵守諾言。
  • 仁言:1.仁德教化的言論。 2.仁人的言論。詳"仁言利博"。
  • 三交兩句言:1.謂隨便交談幾句話。
  • 上言:1.進(jìn)呈言辭。
  • 盛言:1.極力申說。
  • 食言:1.言已出而又吞沒之。謂言而無信。
  • 聲言:1.聲稱﹐揚(yáng)言;聲張。
  • 甚言:1.極言,極力表明。
  • 慎言:1.出言謹(jǐn)慎。
  • 受言:1.謂人君納諫。
  • 飾言:1.謂花言巧語。
  • 說言:1.說話。
  • 私言:1.個人之言論。 2.猶言私自打算。
  • 誦言:1.指誦讀經(jīng)書之言。 2.猶誦讀。 3.公開聲稱﹔明說。誦﹐通"訟"。 4.稱頌之言。
  • 算法語言:針對解題過程來設(shè)計程序的各種語言。不受具體計算機(jī)影響,但必須翻譯成相應(yīng)的機(jī)器語言后才能在計算機(jī)中執(zhí)行。其典型的代表有algol60、algol68等。
  • 同盟會宣言:又稱《軍政府宣言》。同盟會成立時制訂。闡述了驅(qū)除韃虜,恢復(fù)中華,建立民國,平均地權(quán)”的綱領(lǐng)。要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(dú)立;提出建立資產(chǎn)階級議會制共和國。并規(guī)定分軍法、約法、憲法三個時期為革命進(jìn)行的程序。
  • 同日而言:1.同"同日而論"。
  • 吐言:1.說話。 2.指所說的話或所作文字。
  • 為言:1.與之說話;與之交談。 2.猶為意。
  • 望言:1.怨言。
  • 乞言:1.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養(yǎng)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,以便向他們求教,叫乞言。 2.泛指請求教言。
  • 無庸諱言:1.用不著隱諱,可以直說。
  • 歧言:1.指離別之言。
  • 讆言:1.不實之言。
  • 淺言:1.猶略言。 2.俗語;淺俗之言。
  • 遣言:1.猶遣詞。
  • 千語萬言:1.見"千言萬語"。
  • 怯言:1.謂不輕易表示意見。
  • 竊言:1.私下談?wù)摗?/li>
  • 險言:1.聳人聽聞的話。
  • 輕言:1.說話輕率﹑不慎重。 2.輕易談?wù)摗?/li>
  • 琴言:1.指琴聲表達(dá)的含義。
  • 羣言:1.謂各家著述。
  • 讱言:1.慎言。語本《論語.顏淵》﹕"司馬牛問仁。子曰﹕'仁者其言也讱。'"
  • 軟言:1.柔和﹑委婉的言語。
  • 散言:1.閑話。
  • 石言:1.石發(fā)聲。古人附會為神憑石而言。
  • 矢口猖言:1.猶言信口胡說。
  • 矢言:1.正直之言。 2.直言,直說。 3.猶立誓,發(fā)誓。
  • 書不盡言:1.《易.系辭上》"子曰'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'"謂文辭難充分達(dá)意◇多作書信結(jié)尾習(xí)用語。
  • 碩言:1.大言,虛夸的話。
  • 思言:1.希望人臣進(jìn)言。
  • 爽言:1.差謬之言。 2.違背諾言。
  • 四言:1.四個字。多指詩句的字?jǐn)?shù)。 2.指四言詩。
  • 肆言:1.無所顧忌地說話;縱言。
  • 頌言:1.猶明言。
  • 騰言:1.傳言。
  • 徒托空言:1.謂只說空話而不實行。語出《史記.太史公自序》"子曰'我欲載之空言,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'"
  • 徒言:1.空話;說空話。
  • 退言:1.猶言退有后言。謂背后有非議。
  • 退有后言:1.謂當(dāng)面順從,背后有異議。
  • 外言:1.男子所說有關(guān)公務(wù)之言。 2.譬況字音用語。指韻母的細(xì)音。與"內(nèi)言"相對。
  • 婉言:婉轉(zhuǎn)的言辭,委婉的話婉言勸止|婉言謝絕。
  • 違言:1.因語言不合而失和。 2.不合情理的話;不適當(dāng)?shù)脑挕? 3.失信;食言。
  • 王言:1.君王的言語﹑詔誥。 2.指制誥之職。
  • 無稽之言:1.沒有根據(jù)﹑無從查證的話。
  • 無可諱言:1.沒有什么可以忌諱掩飾的。
  • 五千言:1.《史記.老子韓非列傳》"老子乃著書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,莫知所終。"后以"五千言"為老子《道德經(jīng)》的代稱。
  • 五禽言:1.禽言,詩體名。依鳥名象聲取義而作。五禽言,詠五鳥之名。
  • 危言:1.直言。 2.謂(行為)超過言語。 3.聳人聽聞的言論。 4.猶慎言。謂不說自己的功勞才能。
  • 希波克拉底誓言:相傳由古希臘醫(yī)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關(guān)于醫(yī)務(wù)道德的誓言。分兩部分。第一部分為醫(yī)生和醫(yī)學(xué)生應(yīng)當(dāng)承擔(dān)的義務(wù)。第二部分為醫(yī)生誓約,主要內(nèi)容為盡其所能為患者服務(wù),不使患者受害;保證決不幫助企圖自殺者和墮胎的婦人;決不利用患者對自己的信任謀求私利;保守在醫(yī)療中獲悉的秘密等。被西方譽(yù)為醫(yī)學(xué)道德的典范。
  • 溫言:1.溫和的話語。
  • 謏言:1.對自己言論的謙稱。 2.猶誘惑之言。
  • 邪言:1.謬論。
  • 興言:1.語助詞。 2.指告諭。 3.心有所感﹐而發(fā)之于言。
  • 賢言:1.善言;格言。
  • 訹言:1.猶詭言。
  • 絢言:1.華麗的言辭。
  • 玄言:1.指魏晉間崇尚老莊玄理的言論或言談。 2.指老莊之書。 3.指道教義理。
  • 啞口無言:不說話;無話可說一連串的問題,直問得他啞口無言。
  • 啞言:1.靜默無聲。
  • 言言:1.指歡言。 2.高大貌﹔茂盛貌。 3.用言語表達(dá)。 4.句句。
  • 燕言:1.宴飲談?wù)f。
  • 燕正言:1.墨的別名。
  • 祅言:1.怪誕不經(jīng)的邪說。
  • 訞言:1.邪說﹔惑亂人心的話。
  • 藥言:忠告的話,謂對人有益,有如藥可治病進(jìn)此藥言|就該把藥言規(guī)諫他才是,怎么反助紂為虐起來?
  • 伊索寓言:相傳為古希臘伊索作。從總體看,應(yīng)是長期流傳在古希臘的寓言的匯集。原本失傳,今流行本系后人多次補(bǔ)充編訂而成,并雜有亞洲和非洲的故事。其中著名的有《狼和小羊》、《農(nóng)夫和蛇》、《烏龜和兔子》、《狐貍和葡萄》等,形象生動,寓意深刻。
  • 一家言:也作一家之言”。有獨(dú)到見解而自成一家的學(xué)說或著作采擷各說而自成一家言。
  • 一家之言:1.指有獨(dú)特見解﹑自成一家的學(xué)說或論著。
  • 異言:1.不同的語言;語言不同。 2.指不同或反對的意見。 3.指持異議。 4.奇異的言論。
  • 詒言:1.遺言。
  • 引言:1.寫在書或文章前面類似序言或?qū)а缘牟糠帧R嘀缸剷p討論會的開匙。
  • 迂言:1.迂闊的言辭。
  • 渝言:1.猶食言,背棄前言。
  • 優(yōu)言:1.褒美之言。
  • 有口難言:1.有話不敢說或不便說。
  • 豫言:1.預(yù)先推論。 2.預(yù)先說出的關(guān)于將來要發(fā)生什么事情的話。
  • 窕言:1.指虛假不實之言。
  • 聽言:1.謂聽取諫勸之言。
  • 往言:1.說出去的話。
  • 枉言:1.白說,空說。
  • 污言:1.臟話;下流話。
  • 向言:1.古籍所載的一種特異現(xiàn)象。向,通"響"?!稌x書.五行志中》"吳孫休時,烏程人有得困病,及差,能以響言者,言于此而聞于彼。自其所聽之,不覺其聲之大也。自遠(yuǎn)聽之,如人對言,不覺聲之自遠(yuǎn)來也。聲之所往,隨其所向,遠(yuǎn)者所過十?dāng)?shù)里……言不從之咎也。"后用為建言諷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。
  • 戲言:1.開玩笑的話。 2.開玩笑。
  • 五言:1.五德之言。 2.五個字的句子。 3.見"五言詩"。
  • 希言:1.少言,少說話。一說指平談無味的話。
  • 析言:1.亦作"?言"。 2.分言。指聯(lián)句。 3.訓(xùn)詁學(xué)用語。謂分開說;區(qū)別地說。
  • 噧言:1.過甚之言,虛夸不切實際之言?!墩f文.口部》"噧,高氣多言也……《春秋傳》曰'噧言'。"今本《左傳.哀公二十四年》作"躛言"。杜預(yù)注"躛,過也。"陸德明釋文"躛,謂過謬之言。"章炳麟《訄書.儒墨》"詆其兼愛而謂之無父,則末流之噧言,有以取譏于君子,顧非其本也。"一說為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"嘖有煩言"之"煩"的假借字。
  • 鮮言:1.寡言。
  • 星言:1.星焉。謂披著星星。 2.泛言及早﹐急速。
  • 兇言:1.謂兇人之言,兇邪之說。
  • 行言:1.猶流言?!对姡⊙牛裳浴?quot;往來行言,心焉數(shù)之。"俞樾《群經(jīng)平議.毛詩三》"小人之言,輕浮無根,故謂之行言。曰往來者,正見其無定也。"吳闿生會通"行言,猶流言。"一說泛指語言。馬瑞辰通釋"《爾雅.釋詁》'行,言也。'郭注'今江東通謂語為行。'是言二字平列而同義,猶云語言耳。" 2.猶言行。
  • 修言:1.統(tǒng)一號令。 2.虛飾言辭。
  • 虛言:1.空話;假話。 2.指空說,空講。
  • 遜言:1.言語謙遜恭順。 2.巧言;假托之言。
  • 巽言:1.語本《論語·子罕》"巽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"后因以"巽言"謂恭順委婉的言詞。
  • 雅言:①正確合理的意見咨諏善道,察納雅言。②古指通行地區(qū)語音為準(zhǔn)的共同語,與各地方言相對詩、書、執(zhí)禮,皆雅言也。
  • 宴言:1.從容交談。
  • 揚(yáng)言:1.大聲地說。 2.對外宣揚(yáng)或故意散布某種言論。 3.夸大其辭。
  • 要言:1.盟約;約定的內(nèi)容或條款。
  • 囈言:1.夢話。 2.荒唐之言。
  • 迻言:1.猶轉(zhuǎn)稱。
  • 淫言:1.花言巧語。
  • 逸言:1.逸豫之言。一說,過言,失言。 2.散失之言。
  • 遺言:1.臨終的話。 2.猶古訓(xùn)。 3.遺漏之語,不盡之言。 4.留傳下來的說法;古詞語。
  • 有言:1.有名言﹐有善言。 2.泛指有話。
  • 諛言:1.說奉承話。 2.諂媚的話。
  • 輿言:1.輿論。
  • 謣言:1.謂胡亂地發(fā)表言論。 2.虛妄的言論。
  • 鬻言:1.謂憑借進(jìn)言謀取利祿。
  • 遠(yuǎn)言:1.謂含義深奧的話。
  • 瑣言:1.瑣碎的言談;閑談。 2.記述逸聞﹑瑣事的一種文章體裁。
  • 通言:1.互通言語。 2.通達(dá)的言論。 3.訓(xùn)詁學(xué)術(shù)語。渾言的統(tǒng)稱。與"析言"相對。
  • 談言:1.言談。
  • 萬語千言:1.形容說的話很多。
  • 悟言:1.晤談,對談。悟,通"晤"。
  • 晤言:1.見面談話;當(dāng)面談話。
  • 息言:1.無言。佛教謂至理幽微,非言說能及。 2.停止言事。
  • 諧言:1.詼諧戲謔的話。
  • 巷言:1.猶巷議。
  • 憲言:1.格言。 2.合乎禮法之言。
  • 憸言:1.邪說。
  • 形言:1.表現(xiàn)在言辭上。
  • 徐言:1.低聲細(xì)語。 2.從容而言。 3.猶緩言。緩氣言之。
  • 無容贅言:1.無須多說。
  • 宣言:國家、政府、政黨、團(tuán)體或其領(lǐng)導(dǎo)人為了說明自己的政治綱領(lǐng)或?qū)δ持卮髥栴}表明自己基本立場和態(tài)度而公開發(fā)表的文件。由兩個以上國家、政黨、團(tuán)體或其領(lǐng)導(dǎo)人共同發(fā)表的稱聯(lián)合宣言”或共同宣言”。有些宣言是以某一會議名義發(fā)表,如德黑蘭宣言”等。
  • 謁言:1.進(jìn)諫。 2.謁見而有所請求的話。
  • 譯言:1.指翻譯工作者。
  • 義言:1.文理和詞藻。
  • 隱忍不言:1.見"隱忍不發(fā)"。
  • 隱言:1.冷僻的語句。 2.隱而不言。
  • 余言:1.謂未盡的話語。 2.其他的話;別的話。
  • 永言:1.長言;吟詠。
  • 莠言:1.丑惡之言;壞話。
  • 養(yǎng)老乞言:1.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對年高德劭者按時餉以酒食,并向他們求教,謂之養(yǎng)老乞言。
  • 意言:1.意會之言。 2.宗旨。
  • 溢言:1.過甚的言辭。
  • 預(yù)言:①把將要發(fā)生的事預(yù)先說出預(yù)言吉兇|此事他早已預(yù)言|他預(yù)言資本主義一定滅亡。②預(yù)先說出的有關(guān)將要發(fā)生什么事情的話預(yù)言得到證實|可怕的預(yù)言|二十年前的預(yù)言。
  • 怨言:1.埋怨的話。
  • 愿言:1.思念殷切貌。
  • 訟言:1.責(zé)備的話。 2.公開說﹐明說。訟﹐通"公"。
  • 套言:1.客套話。
  • 甜言:1.美言;好話。
  • 儻言:1.正直的言論。儻,通"讜"。
  • 托言:1.借口。 2.假稱。
  • 托于空言:1.見"托之空言"。
  • 托之空言:1.謂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
  • 托諸空言:1.見"托之空言"。
  • 推言:1.推斷論說。
  • 亡言:1.妄言。亡,通"妄"。
  • 沃言:1.沃心之言。舊指臣下向皇上進(jìn)諫的有益言論。
  • 偽言:1.假話。亦謂說假話。 2.人為之言,造作之言。
  • 寤言:1.醒后說話。 2.晤言,相會而對語。
  • 微言:1.精深微妙的言辭。 2.隱微不顯﹑委婉諷諫的言辭。 3.密謀;暗中進(jìn)言。 4.指秘密的計謀。 5.指人所發(fā)出的細(xì)微語聲。
  • 文學(xué)語言:1.文學(xué)作品里所用的語言。它以民族共同語﹐特別是人民群眾生動的口頭語言為基礎(chǔ)﹐經(jīng)過作家加工﹑提煉而形成﹐富于形象性和藝術(shù)感染力。 2.即標(biāo)準(zhǔn)語。參見"標(biāo)準(zhǔn)語"。
  • 文言:產(chǎn)生于先秦,通用到近代的以古漢語為基礎(chǔ)的書面語。具有詞匯豐富、精練的特點(diǎn),但因脫離大眾語言,逐漸為白話取代。
  • 誣言:1.虛偽的話。 2.捏造說。
  • 小小不言:1.猶微不足道。
  • 小言:1.不合大道的言論。 2.有關(guān)小事的言論。 3.謂精微之言。 4.謂描繪至微之物的雜體詩賦。 5.指短詩﹑詞。
  • 謂言:1.以為﹐說是。
  • 顯言:1.明言。
  • 獻(xiàn)言:1.進(jìn)言;進(jìn)獻(xiàn)意見。 2.指所進(jìn)獻(xiàn)的意見。
  • 行不副言:1.謂言行不一。
  • 閑言:1.亦作"間言"。亦作"閑言"。 2.非議;異議。 3.私下談話。 4.離間的話。
  • 醒世恒言:白話短篇小說集。明代馮夢龍編著。與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合稱三言”。四十篇。其中除《十五貫戲言成巧禍》等七篇可推知為宋元話本外,其余可能是馮夢龍或明代其他文人的擬話本。所收作品對明代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,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描寫。
  • 序言:1.序文。詳"序()"。
  • 敘言:1.敘談。
  • 無戲言:1.謂說話算數(shù),不開玩笑。
  • 諼言:1.虛浮不實的言辭。
  • 笑言:1.謂又說又笑;邊說邊笑。 2.笑話。 3.笑容與言語。
  • 一言:1.一個字。 2.一句話;一番話。 3.謂陳述一次。 4.眾口一詞。
  • 讔言:1.隱語。
  • 詠言:1.猶言吟詩,作詩。
  • 玉言:1.對帝王言詞的敬稱。常與"金口"連用。
  • 彝言:1.指永久傳世之言。
  • 寱言:1.說夢話。
  • 寓言:文學(xué)作品的一種體裁。作品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擬人的手法表達(dá)一定的諷喻意義,說明某種道理。主人公可以是人,也可以是動植物。結(jié)構(gòu)一般較簡單。
  • 約言:1.約定之言。 2.簡要之言。 3.省約其言。
  • 譖言:1.讒言。
  • 詔言:1.猶圣旨。
  • 衷言:1.心里話。
  • 主言:1.崇尚空談。 2.以記載言論為主。
  • 椎髻左言:1.亦作"椎結(jié)左語"。 2.挽髻如椎,說外族話。
  • 墜言:1.失言。
  • 自食其言:1.自己說出的話不算數(shù)。形容不守信用。
  • 縱言:1.廣泛談?wù)摗?/li>
  • 詳言:1.謂言語審慎。 2.猶正言﹐直言。 3.細(xì)說。
  • 囂言:1.放肆之言。
  • 信言:1.真實的話。
  • 選言:1.擇言;措辭。
  • 緒言:1.已發(fā)而未盡的言論。 2.今指著作篇首概述全書主旨或介紹寫作意圖等的文字。
  • 演言:1.陳述言詞。
  • 野言:1.隱者之語;村野人的話。
  • 議言:1.論議建言。
  • 佯言:1.說假話。
  • 謡言:1.民間流傳的歌謠或諺語。 2.沒有事實根據(jù)的傳言。
  • 夷言:1.古指黃河流域華夏族以外的各種語言◇亦泛指少數(shù)民族或外國的言語。
  • 由言:1.說話。
  • 猶言:1.好比說;等于說。
  • 以人廢言:1.由于人不好,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。
  • 妖言:1.怪誕不經(jīng)的邪說。 2.猶妄言,胡說。 3.秦漢時罪名之一。
  • 譽(yù)言:1.贊美的話。
  • 語言:人類特有的表達(dá)意思、交流思想的工具,由語音、詞匯、語法構(gòu)成一定的體系。語言有口語和書面形式。
  • 雜言:1.雜談『劉向《說苑》有《雜言》篇。 2.不純正的言論。 3.即雜言詩。
  • 造言:1.制造謠言。
  • 噪言:1.大聲喧嚷。
  • 仗義執(zhí)言:1.伸張正義,激昂陳詞。
  • 執(zhí)言:①堅持自己說的話不改口婦執(zhí)言甚堅。②說公道話仗義執(zhí)言。
  • 支言:1.猶支辭。
  • 卮言:1.亦作"巵言"。 2.自然隨意之言。一說為支離破碎之言。語出《莊子.寓言》"巵言日出,和以天倪。"成玄英疏"巵,酒器也。日出,猶日新也。天倪,自然之分也⊥,合也……無心之言,即卮言也。是以不言,言而無系傾仰,乃合于自然之分也。又解巵,支也。支離其言,言無的當(dāng),故謂之卮言耳。"后人亦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詞,如《藝苑卮言》﹑《經(jīng)學(xué)卮言》。
  • 重言:1.再次申說。 2.口吃。 3.修辭方式之一種。也叫疊字。
  • 置言:1.猶進(jìn)諫。 2.立言。 3.埋怨。
  • 屬絲言:1.如絲般連續(xù)而細(xì)微的話語。《禮記.緇衣》"王言如絲,其出如綸。"后]以"屬絲言"指王者之言。
  • 屬言:1.猶發(fā)言。
  • 綴言:1.猶綴文。
  • 贅言:1.閑文冗詞;廢話。 2.煩言;多說。 3.對為人作序跋的謙詞。
  • 莊言:1.嚴(yán)正的言論;莊重的言論。
  • 祖言:1.猶祖述。謂闡述;發(fā)揚(yáng)。
  • 擇言:1.選擇適當(dāng)?shù)脑挕? 2.敗言或不合法度的議論。擇﹐通"殬"。
  • 贈言:1.用良言相勉勵。多用于臨別之時。語本《荀子.非相》"故贈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。"
  • 真言:1.指佛教經(jīng)典的要言秘語。 2.借指道家祖師的經(jīng)典著作。 3.咒語。 4.借指口訣﹑要語等。
  • 指言:1.猶指陳。
  • 直口無言:1.猶言啞口無言。
  • 巵言:1.謂隨和人意,無主見之言。 2.用以謙稱自己的著作。
  • 質(zhì)言:1.如實而言;直言。 2.質(zhì)樸的言語。
  • 眾言:1.猶群言。亦指一般人的言論。
  • 麈言:1.高明的言教。
  • 訾言:1.誹謗。
  • 纂言:1.撰述。
  • 坐樹不言:1.《后漢書.馮異傳》"異為人謙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諸將并坐論功,異常獨(dú)屏樹下,軍中號曰'大樹將軍'。"后因以"坐樹不言"﹑"坐樹無言"謂功高而不自矜。
  • 坐樹無言:1.見"坐樹不言"。
  • 載言:1.謂記錄國家盟會之辭◇亦泛指記錄史事。
  • 鑿言:1.謂穿鑿附會地說。
  • 責(zé)言:1.責(zé)備,問罪。
  • 譫言:1.病中神志不清﹐胡言亂語。
  • 瞻言:1.有遠(yuǎn)見的言論?!对姡笱牛H帷?quot;維此圣人,瞻言百里。"鄭玄箋"圣人所視而言者百里,言見事遠(yuǎn)而王不用。"一說,瞻,明見;言,助詞,無義。見高亨《詩經(jīng)今注》。
  • 箴言:1.規(guī)諫勸戒之言。
  • 直言:1.正直﹑耿直的話。 2.直率地說;說實話。 3.直言敢諫『晉察舉科目名。
  • 爭言:1.爭辯;爭吵。
  • 襧言:1.褒獎的言詞。
  • 證言:1.證人的證詞。
  • 忠言:1.忠直之言。
  • 周言:1.美言。
  • 知無不言:1.只要知道,就沒有不說出來的。
  • 知言:1.有見識的話。 2.謂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辭。 3.知音。
  • 奏言:1.向皇帝陳述。
  • 左言:1.指異族語言。 2.指外國;外族。 3.《漢書.藝文志》﹑漢鄭玄《六藝論》均有右史記事,左史記言之說,后以"左言"為史官的代稱。
  • 韻言:1.亦作"韻言"。 2.有韻的文辭。
  • 嘖言:1.責(zé)備的議論。
  • 嘖有煩言:1.謂互相責(zé)備,爭論不一。 2.謂紛雜的指責(zé)和議論。
  • 詐言:1.謊稱。
  • 張言:1.猶揚(yáng)言;夸口。
  • 植言:1.猶立言。
  • 至理名言:真理性的極精辟的話至理名言,顛撲不破。
  • 至言:1.最高超的言論;極其高明的言論。 2.古代道家用虛靜無為的思想闡述事理﹐以不言為至言。 3.舊時亦以指佛﹑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論。 4.直言;真實的話。
  • 諍言:1.直率地規(guī)勸人改正過錯的話。
  • 征言:1.驗證言辭。
  • 梔貌蠟言:1.唐柳宗元《鞭賈》載,有富家子以五萬錢購一鞭,謂以巨款購此鞭,為愛其色黃而有光澤,持以夸示與柳。柳命僮仆燒湯洗之,則鞭之色澤盡失,現(xiàn)出枯干蒼白的本色。乃知"向之黃者梔也,澤者蠟也。"因曰"今之梔其貌,蠟其言,以求賈技于朝,當(dāng)其分則善。一誤而過其分,則喜;當(dāng)其分,則反怒,曰'余曷不至于公卿?'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!"后因以"梔貌蠟言"指偽飾的面貌與言辭。
  • 酌言:1.酌酒。言,助詞。
  • 中國共產(chǎn)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: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中共中央為國共合作抗日發(fā)表的宣言。1937年7月15日,中共中央將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》送交國民黨?!缎浴诽岢霭l(fā)動全民族抗戰(zhàn)、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,重申中共為實現(xiàn)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。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(fā)表了這個宣言,標(biāo)志著抗日民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正式形成。
  • 罪言:1.《新唐書.杜牧傳》"劉從諫守澤潞﹐何進(jìn)滔據(jù)魏博﹐頗驕蹇不循法度。牧追咎長慶以來朝廷措置亡術(shù)﹐復(fù)失山東﹐巨封劇鎮(zhèn)﹐所以系天下輕重﹐不得承襲輕授﹐皆國家大事。嫌不當(dāng)位而言﹐實有罪﹐故作《罪言》。"后因稱奏議或議論時政得失的文章為"罪言"。如清郭嵩燾有《罪言存略》。
推薦工具